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万国之国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处宴会(下)
大皇宫位于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最高处,就如同古罗马皇帝所建造的宫殿那样,它同样矗立在一座山丘的顶端,南临马尔马拉海。
它由有数座庞大的建筑构成,其间是美轮美奂,姹紫嫣红的庭院,总面积加起来甚至可以与君士坦丁堡的旧城相媲美。
用来迎接腓特烈一世的宫室更是这些建筑中的佼佼者,从外面看,你或许只能看到洁白如雪的大理石,黄金的拱顶,黑沉沉的橡木或是桧木门窗,或是从那些多叶拱门以及廊柱中飘扬出来的绚绮丽轻盈如同霞光般的丝绸帷幔。
但当你踏入其中的时候,你会彻底地被一座宝石与珍珠的星穹之海所吞没,放眼望去,你几乎找不到一点空白的地方,拱顶上是精致而又华美的几何图案——巧手的工匠们用金线勾勒边框,然后在其中填充银箔,每一根线条的连接点上必然镶嵌着各种珍宝,而这里的每一根柱子都有着黄金的花冠和基座,柱体上则是栩栩如生的浮雕,每张面孔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表情。
在墙壁上,艺术家们所能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圣像是必然会有的,还有用来表现皇帝的丰功伟绩或者是爱情故事的镶嵌画,有的绘制在木板上,有的则是用马赛克拼接,也有一些是精美的丝毯。
人们曾经盛赞大马士革是天国在地上的花园,而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宫,完全可以满足凡人对天堂的所有想象,每个踏入其中的人都不由得会在心中升起一个念头——
“这若是属于我的那该多好啊。”
只是真正将它说出来的人并不多。除了以往的几位拜占庭皇帝之外,就是现在的“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皇帝,他的感叹让前来迎接他的人都不由得面露怒意,但很快这种不该出现在此类场合的情绪就被虚伪的笑容所掩盖。
又或是说,从现在的摄政大臣,也就是阿历克塞.杜卡斯和站在他身边,皮笑肉不笑的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以及所有的拜占庭人,想法都是一致的。
站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突厥人,或者是来自于其他地方的雇佣军首领,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的基业在距离这里有着千里之遥的德意志,他不可能舍弃这一切来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谋求一顶新的王冠。
他的话听起来虽然刺耳,但并不会变成现实中的利刃。
阿历克塞眼神阴晦地看着博希蒙德迎上前去,随后跟上,毕竟此刻,他们对于这个皇帝是有所求的。
曼努埃尔一世死后,即位的是他的小儿子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二世还只有十岁,即便以十二岁作为成年的基准,他也依然是个无力掌控国家与军队的孩童。
阿历克塞与西奥多拉的合作并不是一个秘密,皇帝的死因同样也无法公之于众。君士坦丁堡甚至有这样的传闻,真正被送入陵墓的,并不是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宦官——皇帝的躯体早已被那些愤怒的人们所分食。
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可怕,但想到曼努埃尔一世生命中最后那几年的倒行逆施,却也不叫人意外,他或许是个好君王,但他应该懂得身边的亲近之人是最容易反噬,并且能够反噬成功的。
之后,也有人向阿历克塞索要过西奥多拉,认为是他将这位科穆宁贵女藏了起来。
无论是要追究皇帝的死因,还是作为一个科穆宁所有的价值,西奥多拉都算得上是个重要的人,不过西奥多拉是个聪明的女人,在皇帝最后的哀嚎尚未消散之前就离开了君士坦丁堡,现在她可能正在她养女的丈夫,也就是塞浦路斯领主的总督宫中安然度日呢。
没人能够越过戒备森严的屏障伤害到他,而她最后留下的建议也让人们无暇对她多加关注。
以往皇帝死去,若是留下的是幼主,那么权臣与皇太后达成协议,共同把持朝圣的事情也很寻常。
但对于阿历克塞和杜卡斯家族来说,一个十字军国家出身的女性,一个拉丁贵女,原本就不该干涉拜占庭的国事和政务,甚至可以说在曼努埃尔一世还在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非常剧烈了。
尤其是与之前的那位皇后相比,安条克的玛丽无疑要粗俗和浅薄的多。
他们如西奥多拉所愿杀死了安条克的玛丽。虽然知道一旦如此做,他们也等同于被西奥多拉利用了——确实,在得知了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已死的消息后,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立即赶到了君士坦丁堡,他是未来皇帝的舅舅,无论是在君士坦丁堡,还是在基督徒国家,比起其他人,他都更有摄政的资格。
只是杜卡斯又怎么允许囊中之物被他人轻易攫取,双方争斗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期间甚至有几次还联合起来,击退了另外几股想要染指权力的势力。
不过,原本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是没有什么胜算的——亚历山大二世还小,小到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对于这个不怎么熟悉的舅舅,他也无法付出全部的信任。
君士坦丁堡的人们或许会支持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摄政者,就如同他们想要一个骁勇善战的皇帝一样,阿历克塞正是因为出色的身手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才会被杜卡斯家族看中的——他之前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战绩——毕竟每次出征的统帅都只能是皇帝,但总要比之前随着曼努埃尔一世出征没多久,就被突厥人击溃,更是被焚烧了几乎所有攻城器械,导致军心沦丧的安条克大公来得好。
但这样的状况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呼召落地后产生了一些变化,狡猾的安条克大公托人辗转数次,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牵上了线,虽然博希蒙德的家族作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利亚的主人,还曾与巴巴罗萨打过仗,但这并不妨碍腓特烈一世对安条克大公的卑躬屈膝感到愉快。
而在腓特烈一世接受了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而非摄政者阿历克塞的邀请后,两者的立场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腓特烈一世这次率领的大军约有三万余人——虽然号称十万,而真正能够作战的人约在一万五千名左右。这个数字在后世人看来,似乎并不出奇,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庞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数目了。
毕竟当初曼努埃尔一世与阿尔斯兰二世决战时,倾全拜占庭之力,也只有两三万人,其中还包括了民夫。
而因为争夺权柄的关系,君士坦丁堡已经发生了数次或明或暗的战争——杜卡斯家族也不敢随意地将所有的力量用于填补曼努埃尔一世留下的空白。
即便皇帝的宿敌阿尔斯兰二世已经借这个机会侵吞了不少原先拜占庭帝国的土地。
阿历克塞正左右为难,他当然不会畏惧战斗,他原本就是一个军人,但他不得不考虑杜卡斯或者说他衰弱下来之后会不会被其他人趁虚而入——譬如他身边的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
腓特烈一世的到来却让他见到了一丝希望,拜占庭皇帝雇佣这些基督徒骑士为自己打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著名的瓦兰吉卫队的士兵就来自于北欧和英格兰——这次他们也只是借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手去打击自己的敌人而已。
反正腓特烈一世的大军是必然要经过罗姆苏丹国的,除非阿尔斯兰二世能够忍受这份屈辱和威胁,不然的话,一战绝对无法避免。
虽然若是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帝国的国库必然要经受考验,但失血总比缺失肢体来得好。只是他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的劣势就立即就变成优势,同为基督徒骑士,同为为天主作战的领主,他是他才是那个最有可能获得腓特烈一世青睐的人。
至少在这场谈判中,阿历克塞无法将他排除在外。
为此,他们不得不保持暂时的和平,而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也终于可以将自己的触手伸入君士坦丁堡,他们讨价还价许久,阿历克塞不得不给予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至尊者”的名头。
在希腊语中,至尊者的意思是高贵的统治者,这是由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创造的称呼,为的是感谢他的兄长伊萨克让出了王位,但这个头衔并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仅代表持有者与皇帝足够亲密,而且在等级序列上次于专制君主。
阿历克塞虽然只有着首席显贵的称号,却在杜卡斯的家族支持下,掌握着真正的权力。
站在他身后的,当然就是拜占庭的贵族和官员们,同样的,在安条克大公的身后,也有不少基督徒骑士和官员——他们都是在皇帝迎娶了安条克的玛丽后,被逐渐引入宫廷的。
即便安条克的玛丽现在已经成为了石棺中的一具枯骨,但也不妨碍他们继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
腓特烈一世便在这心怀鬼胎的两人的引领下踏入了厅堂。
原本在宝座上端正坐着的亚历山大二世,相比起前呼后拥的皇帝腓特烈一世,身边只有瓦兰吉卫兵和几个宦官,看起来格外的形单影只,孤苦可怜,虽然他努力抬起头,做出了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但不要说如腓特烈一世这样身经百战的皇帝,任何一个人来看,都能看得出他的外厉内荏。
腓特烈一世大踏步的走向他,在距离大约十来步的地方注视着这个年少的皇帝。
虽然宝座位于高台之上,而高台距离地面足有四五级台阶,亚历山大二世依然需要仰视腓特烈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所感望到的圣人是著名的圣西奥多。
他曾经就是罗马军队中的一个士兵,而与圣乔治一般,他也有着屠龙的传说,能够感望到他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是凡俗之辈,腓特烈一世的体魄,几乎能够与瓦尔特相媲美。
“皇帝无需向皇帝行礼。”腓特烈一世朗声笑道,“而我很乐意在这里见到一个年轻的朋友,孩子,我们是朋友吗?”
年少的小皇帝已经露出了备受羞辱的神色,他再怎么不谙世事,备受宠溺,也能听得出腓特烈一世言语中的恶意,但他无法抵抗阿历克塞,还有他的舅舅安条克的博希蒙德,当然也无法与这头雄狮相抗,他低下头,长袍的紫色刺痛了他的眼睛,孩子几乎要咆哮出声,但又按捺了下来,只能艰难地回答:“是的,我们当然是朋友,罗马的皇帝。”
这个称呼远比他想象的更痛苦,拜占庭帝国根本不承认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这是腓特烈一世的一人所为——每个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都认为他们才是最纯粹,最正统的罗马继承人。
但腓特烈一世认为,已经走入衰弱时期的拜占庭根本无力承担得起这样辉煌的称号,他的帝国才应当有幸成为欧亚的霸主。
一个小孩子的别扭根本不会被这些老奸巨猾的政治家看在眼中,腓特烈一世不客气地占领了皇帝身边的座位,对于摆在一旁的叉子和勺子也不看——除了匕首,他的餐具就是他的三根手指。
菜肴不断地被送上来——昂贵香料磨碎后加入醋或是鱼露调制的酱汁用水晶缸来盛装,面包堆积如山,海鱼在葡萄酒的海洋中成群的遨游……
为了款待腓特烈一世,饮宴上除了通常的肉类之外,还多了很多新鲜而又昂贵的菜肴,譬如乌鱼子和鱼子酱,套烤的山鹑、乌鸦、画眉,乳香、薰衣草、康乃馨、肉桂、少许醋和蜂蜜炖煮的蘑菇——但作为一个基督徒骑士,对于这些精致的食物腓特烈一世看也不看,只一味的叫侍从给他加肉。这种行为在拜占庭无疑是招人鄙夷的,拜占庭人同样信奉天主,暴食一样是他们的罪行之一。
他们喜欢美食,但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像是胖子,胃口大都不算是什么好话。
一时间,整个厅堂里几乎只剩下了腓特烈一世大口咀嚼的声音,几乎被他挤到了一边的小皇帝神情木然,他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一杯接着一杯的喝酒,而他的酒量又不是那么好,即便他竭力想要听听腓特烈一世是否有答应他们的请求——阿历克塞和他说过这件事情。
但直到最后,他也没听见腓特烈一世的承诺,只能昏昏沉沉地睡倒了过去。
而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回到了那个华丽又阴沉的房间,他不太愿意待在这里。因为他的父亲便是在这里死去。
只是没人听取他的意见,阿历克塞虽然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却也不愿因此多生枝节。
大皇宫里的那些人也曾经有意无意的提到过皇帝的死亡并不快速,圣洁,哪怕明面上君士坦丁堡的牧首宣称为皇帝做过了全套圣事,但如果那些传闻是真的的话,小皇帝知道——他父亲的灵魂,现在只怕正在地狱的火焰中受煎熬。
还有他的母亲……这时候他多么希望还有母亲的怀抱可以蜷缩,但他的母亲甚至没能回到君士坦丁堡就死去了。人们都说她是悲痛过度,心脏破裂而死,只有亚历山大二世,知道他的母亲事实上是一个轻浮的女人,她嫁给皇帝,不过是为了他的权势和皇后的头衔,从来不曾对他生出过真正的爱情。
而在有了他之后,她更是希望皇帝能够到其他地方去,别来打搅自己。
你要说如他母亲这样的一个女人会为了皇帝殉情,即便他只有九岁,也绝对不会相信,但他又能做些什么?
现在的他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很好了,想到这里,小皇帝便蜷缩在毯子下,呜咽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