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首页| 总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 总搜藏排行 繁体中文版| 收藏黄金屋| 设为首页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首 页 手机版 最新章节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科幻·灵异 全本·全部 移动版 书架  
  文章查询:         热门关键字: 道君 大王饶命  神话纪元  飞剑问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黄金屋中文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目录 >> 914再啃一次老?

914再啃一次老?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轻松 | 重生 | 工具超人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更多标签...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914再啃一次老?

蜉蝣一日赴黄泉,蚂蚱一生无来年。

青蛙梦醒又一年,来生或许再无缘。

一朝春尽红颜老,一生努力谁无憾。

劝君莫再空悲切,今日之梦今日圆。

唐植桐确实非常看好大石作胡同这套院子,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所以这回变着法的想让母亲接受。

不过唐植桐并没有一上来就带着母亲去大石作胡同,因为那边的院子确实有点破落。

载着母亲,唐植桐先顺着长安大街拐进了南长街,经西华门来到北长街。

故宫城墙巍峨耸立在两人右侧,朱红的城墙在夕阳的辉映下份外鲜艳,唐植桐骑的慢,边骑边跟张桂芳介绍这边的住户和小学:

“妈,咱这一路过来,好几个院子都关着门,里面住的都是大人物。他们的子女、孙辈,或者秘书的孩子,不少都在北长街小学读书。

您老说敬民有见识,并不是我岳母教育的如何好,更重要的是他们那边小学教育条件好。

北长街小学跟史家胡同小学差不多,等咱搬过来,凤芝也会在这边上学,以后不仅能涨见识,还能跟人家当同学。

如果处得好,以后也能成我跟麻三哥这样的铁关系。”

“人家那样的家庭,凤芝能和他们成朋友吗?就咱们是平头百姓,凤芝不会受欺负吧?”说到底,张桂芳只是一介平民,骨子里还藏着对官的敬畏。

尤其是听儿子说这边住的都是大官,张桂芳觉得放老佛爷在的那会儿,怎么不得是一省督府或者其他地方大员的级别?

张桂芳转头看了一眼高大的城墙,眼底藏着担忧。

“哪能受欺负?这边并不是每个院子都关着门,这不是还有更多开着门的吗?这些开着门的,不少都是大杂院,住的也都是平头百姓,他们也有子女、孙辈,这些孩子也是读北长街小学。”

“现在讲究深入百姓,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那些孩子都是有家教的,肯定做不出欺负同学的事情来。再说了,以凤芝的体格和性子,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您就放心吧。”

唐植桐没想到自己的处心积虑换来的却是母亲的担忧,只能变着法的去劝解。

这一年来,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凤珍、凤芝姐们俩在吃的上都没有受多少委屈,身高已经有了抽条的趋势,去年夏天的衣服已经有些显小了。

“咱可不能欺负别人。”张桂芳听儿子这么说,已经在心里琢摸着回去嘱咐闺女不能在学校里打架了,凤芝不仅个头长了,力气也见涨,有时候会在里屋打的沙袋咚咚响。

“您说的对,不能欺负别人,回头好好说说凤芝。”

“您回头看看这边的角楼,在新院子里抬头就能看到。这要是放在以前,真真的跟皇帝一家做邻居了。但凡皇帝站在角楼上,咱站在这边拿个弹弓就能打到他。”

母子俩说话的工夫,已经到了北长街北口,故宫西北的这个角楼很好,等冬天一下雪,那景色绝了,到时候过来合个影,就一个字:美!

“你还真敢想,放以前,就凭你这句话,就是杀头的大罪。”听着儿子嘴里传来的俏皮话,张桂芳坐在自行车后直乐。

她小的时候也听村里老人讲过古,哪个村的谁谁是哪位爷的奴才,家里住在皇城根,是能在内务府总管面前有脸面的人物。

当时听闻惊为天人,可解放后,无论是爷,还是奴才都已烟消云灭,其后代已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了。

“嘿,要不说还是现在好呢,抱怨几句也没人管。”唐植桐在前面跟着笑,这两年生活困难,外地早已有不满的声音在民间流传,四九城晚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偶尔也会有零散的言论传到耳中。

“嘴长在别人身上,咱管不了别人,管好自己就行。要不是解放了,咱家的日子肯定不如从前,做人得知足、知恩。”张桂芳也听到了骂人的声音,见儿子说起,遂嘱咐道。

“那是肯定的,咱不跟着骂。我想跟您说,世道变了,但有些东西也没变,就像这宅子,好地段就是好地段。

咱家那宅子,奶奶拿粮食换的时候,说是有风水先生给看过。

其实这边的宅子,有更厉害的风水先生给看过,说汇聚天地之灵气也不为过。

咱笨寻思,两朝的皇帝都生活在紫禁城里,这皇城里住的非富即贵,穷八家都知道找人看看风水,这边盖房的时候还能不找人看?”

母亲对学校有疑虑,对公园啥的也不怎么看重,所以唐植桐想试试从风水方面入手。

“嗯,你说的对。”果然,一听风水,张桂芳认真起来,儿子前两年转了性子,不仅有了份好工作,更找了个好媳妇,这一切都让她想起了婆婆当年买的房和起名时找的半仙。

命中缺木,取名植桐,引来金凤凰。

张桂芳不确定凤珍、凤芝是不是金凤凰,但儿媳妇一定是,就儿媳妇的家庭,放以前,怎么也得是个格格吧?

“这么好的宅子,如果只靠咱家自己攒钱,最少也得攒十年才能买得起,而且即便是咱买得起,到时候也不一定有人会卖。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见母亲松了口,唐植桐喜上眉梢,刹停了自行车,因为到了。

“是这个道理。到了?”张桂芳从自行车上下来,打量着大石作胡同,路面是经过硬化的,下雨也不会有泥巴粘脚,这边的院子一水的青砖黛瓦,看着用料很扎实,也很协调。

“对,就这个院子。”唐植桐给母亲指了一下带有两个抱鼓石的黑色大门,随即登上台阶敲起了门。

张桂芳看着大门有些感慨,作为土生土长的四九城郊区人士,她知道抱鼓石和台阶是有着严格的身份限制的,身份越高,台阶越高,抱鼓石的花纹也越复杂。

孟庆丰临走之前跟值班人员打过招呼,人家一看是唐植桐,立马把大门给敞开,一副任由参观的模样。

唐植桐笑着给他递了颗烟,锁了自行车,带着母亲进了院子。

“妈,这边看着破旧,其实用料挺好,回头咱再慢慢收拾。”这个院子入目确实有些破败,但这正合唐植桐的意,外表看起来越不起眼,估分的时候才会越低,能最大程度的在置换上省钱。

“这地没法种菜吧?”张桂芳大体扫了一眼房子,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地面上,菜园子可是关系着两家副食供应的存在,不由她不上心。

“妈,您放心,等咱搬进来的时候,这边一准跟那边一样,不耽误您种菜,这事我亲自办。”唐植桐说的斩钉截铁,等化工原料公司搬走,他正好利用时间差把地的事情解决。

“嗯。”张桂芳蹲下用手抠了抠土,很硬,翻起来费功夫,不过她没有在外人面前驳了儿子的脸面。

“这边的自来水和电都是独立的,以后喝水、浇菜都比那边方便。”唐植桐又拧开了水龙头,水压不小,把手往下面一伸,倍儿清凉。

“是方便,就是可惜了你挖的地窖。”有独立的水电,张桂芳也满意,再也不用因为这个跟邻居吵吵了。

“大姐,这边有地窖,还不小呢,就在这堆箱子下面。”值班人员听到这,指着正屋和东厢房之间的一堆木箱子说道。

“那敢情好,冬天能放点白菜、萝卜了。”听闻这边也有地窖,张桂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地窖可好了,全是青石砌起来的。天热的时候,我们都进去乘凉,冬天的时候也用它来存菜……”值班人员犹如找到了知音,跟张桂芳卖力的夸起了地窖。

夸完地窖又夸基础设施完善,除了能看到的硬化路面,还有看不到的下水渗井:“这边家家户户院子高,刚街坊那会,只要一下雨,出去保准一脚泥。后来这边专门修了下水渗井,连同路面一块做了硬化。打那以后,下雨也不怕了,冬天一下雪,一帮小孩天天在外面打滑玩。您家里要是有小孩,可有的玩了。”

(图为1953年大石作胡同修下水渗井、路面改造。)

“那可好,下雨出门方便了。”张桂芳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眉开眼笑起来,谁不想住起来方便一些呢?

“还有更方便的呢,从旁边北海夹道往北走个几百米就是雪池胡同。雪池胡同里面有前朝的冰窖,现在还在用。每到盛夏的时候,冰窖就开门卖冰,这边有不少住户买冰消暑。买回来的西瓜、酸梅汤,用冰镇一镇,那滋味,甭提有多舒爽了。”这位工作人员来了劲,从大石作胡同又说到了雪池胡同。

“买冰?那得多少钱啊?”张桂芳在铁辘轱把生活多年,没见过大块买冰的,倒是见过小商贩炎炎夏日里卖冰。

其实也不止小商贩,早年间有半大孩子为了赚口饭吃,盛夏时节会奔跑于各个胡同之间卖冰。

一个小竹篮,一把小锤,就是那些半大孩子的全部家当。

从小商贩那买个稍大点的冰块放进竹篮,边跑边喊“卖冰核来”。

这种冰核大多卖给嘴馋的孩子,一个铜板能买一块。

卖完立马跑起来找下一家,生怕跑的慢了,冰卖不完化掉。

“嗐,大姐,您有所不知,这片的住户家境殷实着呢……”一听这话,值班人员兴致大增,从前清讲到现在。

“远了有张之洞,那可是做过两广、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的人,放现在怎么不得是个部长?近了有鲁迅先生的爱人许广平,他孙子就出生在大石作胡同。还有北大的第一任校务委员会主席汤用彤,他家在路那边。”值班人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东边。

“都是些大人物,咱住着合适吗?”张桂芳即便再没见识,也听过鲁迅和北大的名头,听完介绍,心中就有些忐忑,看向儿子。

“合适,怎么不合适,旧时王谢堂前燕还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这一片肯定也有普通住户吧?”唐植桐见母亲担忧,就跟值班人员打起了眼色,会不会做人就看你接下来怎么说了。

“合适,这院子打着灯笼都难找,您怎么还打起退堂鼓来了?”值班人员收到了唐植桐的暗示,话锋一转,立马介绍起了附近的其他普通住户:“普通百姓多着呢,除了北海公园的工作人员,还有清朝时的宫女、太监,就连戏园子里工作人员都有住这边的,等您在这边住的时间长了就知道了,时不时的就会有吹笛子、拉二胡、唱戏的动静传过来,您连家门都不用出就能听戏了。”

免费的就是香,张桂芳听后笑的合不拢嘴,她这辈人不喜欢什么歌曲,反而觉得戏曲更悦耳,只不过她一个妇道人家,平日里整天与锅碗瓢盆作伴,压根没有机会,也没有钱去戏园子。

唐植桐在旁边偷偷朝值班人员竖了个大拇指,这人肯定是地地道道的四九城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太特么能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化工原料公司受不了他的唠叨才派他过来看仓库的。

值班人员看到唐植桐的大拇指,受到了鼓舞,又开始夸公园:“您瞧瞧这公园,东边靠着景山,西边临着北海,风水没得说,搁以前,这都是老佛爷才能去的地儿,您以后就在这享福吧。”

张桂芳不明白,可唐植桐清楚,哪怕是宫女、太监,那家底也是十分殷实的,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内用品,有一多半都是经他们的手从紫禁城传出来的。

文艺工作者的待遇更不消说,社会地位提升的同时,工资也水涨船高,更不遑说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了。

越这么想,唐植桐越对这个地方满意,自家藏在这群人中间,真的是不起眼。

听了值班人员天花乱坠的介绍,眼瞅着也到了下班的点儿,临出门的时候,唐植桐偷偷给他塞了一盒烟,算是对他不遗余力介绍大石作胡同优点的感谢。

娘俩从这个小院出来,张桂芳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松动,甚至跟儿子商量着接下来应该种点啥。

唐植桐哼哼唧唧的应着,出了胡同口,往西边一指:“妈,过了这个桥就是文文的单位,搬到这边来,她走着就能上下班。您说,等文文月份大了,是不是很方便?”

“是方便,就是为了文文,咱也得换。”张桂芳一听这茬,直接表态同意换房,儿媳妇肚子里还怀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呢。

“嘿嘿,方便文文只是一方面,这边的其他方方面面也确实比铁辘轱把要好上不少。您也知道,内城,尤其是皇城,宅子的价格贵一些,咱这次换房,要补个差价。我和文文手里的钱不太够,您能不能支援点?等我们发了工资,再慢慢还给您。”见母亲终于点头,唐植桐图穷匕见,把钱的事情说了出来。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
上一章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目录  |  末页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手机网页版
浏览记录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页面执行时间: 0.093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