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912看房
唐植桐跟孟庆丰约的下午一点,时间紧迫,两人在办公室急匆匆吃了顿午饭就去了北图大门口。
“孟主任。”出了门,唐植桐就看见孟庆丰站在路边东张西望,似乎在琢磨自己会从哪个方向过来。
“咦,小唐,你早到了啊。”孟庆丰听到唐植桐的动静,转过身来,满脸堆笑。
“过来早了一会,在北图吃了个饭,麻烦孟主任了。”唐植桐主动跟孟庆丰握了握手,这哥们也不容易,大中午的热了一头汗,围绕在地中海周围的头发被汗水打湿,倔强的贴在头皮上,显得有几分滑稽。
“不麻烦,都是我们化工原料公司应该做的。”孟庆丰松了手,朝小王同学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对着唐植桐说道:“我们公司找了两套院子,一套在西什库,一套在大石作胡同,咱们先去看哪个?”
“你说呢?”唐植桐看向小王同学,看她对哪边更中意一些。
“要不咱先去西什库?”小王同学对这一片很熟悉,西什库周围有医院、小学,位置靠近西四,生活更便利一些。
“行。”唐植桐自无不可。
“那就先去西什库,自行车可以放这边吧?也就四五百米,咱们走着过去。”孟庆丰见唐植桐二人没有推出自行车来,遂萌生了将自行车寄存在北图的想法,他还想着趁机会跟唐植桐多增进一下友谊呢。
“行,我跟门卫说一声。”唐植桐主动揽过这活,平日里没少给门卫大哥递烟,用到他的时候到了。
存好自行车,孟庆丰在前面带路,边走边介绍宅子的情况:“这套宅子建的早,前些年义和团打教堂的时候被破坏了,后来又重建的,到现在有个四十来年,前几年刚翻新过。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很规整的一个二进院。”
唐植桐边听边点头,西什库的大名他还是知道的,西什库是明清两朝为供应皇家御用物资而建的仓库群,虽然后来废弃了,但地下埋了不少好东西,其中就有桐油。
后来这地方改造重建打地基的时候挖出来不少。
至于当时为什么埋在地下,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唐植桐估摸着可能跟动乱有关。
义和团当年在四九城风头甚盛,口号喊的也响亮: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当时西什库教堂人不多,只有四十来条枪,义和团愣是围攻两个月没有打进去。
可见没点纲领,只知道画符喝符水是没什么用的。
“瞧瞧这门,瞧瞧这院子,规整吧?这么多年一直当仓库用着,平时有人打理,到处都挺干净利落。十多间房,就算你们以后孩子结婚都住的开。”仓库这边有人值班,孟庆丰敲敲门,刷脸开门后,将唐植桐两口子请了进去。
小王同学转了一圈,对这个院子很满意。
青砖黛瓦,造型古朴,大门、二门一个都不缺,东西厢房、东西二房、倒座房、厕所,满打满算有十五间!
这要是放在经租的那会自住,保不齐就会被算做超标。
“院子外边就是西什库小学,孩子上学出门就到。再往西一点就是西四,买什么东西都方便。周围医院、邮局、电影院、饭馆一应俱全,这边也有多路公交车路过。安全也不用操心,对面有人站岗、巡逻。我觉得这边挺合适。”
孟庆丰个人是非常看好这个院子的,这也是化工原料公司压箱底的固定资产,若是换了别人,他还真不一定舍得拿出来。
“这边离咱妹妹学校挺近,以后能多睡一会了,晚上放学甚至都不用去接,走几步就回来了。就是这边有二门,显得院子小了点,后边种点东西有些不方便。”小王同学知道孟庆丰说的都是实情,对院子也满意,但还是挑剔了一些不足,因为她知道婆婆一直心心念念着菜园子。
搬了家,跟周围邻居也不熟悉,如果再少了菜园子打发时间,小王同学觉得婆婆肯定会感觉闷。
“嗯,你说的有道理。”唐植桐在一旁点头附和,然后朝孟庆丰问道:“孟主任,如果用这套置换的话,我们大概得补多少钱?”
唐家在铁辘轱把的老宅把洗澡间算上也只有七间房,差了一半,更何况这边地界好,地皮贵,差价不是笔小数目。
“这个……按照规定,室内二十平米算一间房,这边比你的祖宅最少也多出三间房,不算地皮的差价,光这三间房,怎么也得一千冒头。”这个问题孟庆丰早就盘算过,报起价来很熟稔。
“实不相瞒,这价有些超出预算了。另一套宅子什么情况?”唐植桐听后摇了摇头,钱只是一方面,这套房子北面是各种工厂,平日里的废气、噪音都能传到这边,环境算不上好。
更关键是这个地方正好在西什库大街的南首,再下去十多年,等上面将西什库大街捋直的时候就得拆迁。
八十年代拆迁,能有几个补偿?
唐植桐不太乐意费这个事,他打算先看看另一套,做做对比再决定。
“另一套年头更久一些,外观看起来有些破,但用料也很扎实。院子跟这个差不多大,没有二门和倒座房,置换起来,补的差价少。要不咱们再去那边看看?”孟庆丰看唐植桐不是很满意,遂提议道。
“行,那就麻烦孟主任了。”唐植桐和小王同学对视一眼,决定再去大石作胡同走一遭。
在过去的路上,孟庆丰悄悄的跟唐植桐说道:“唐老弟,哥哥我不拿你当外人,价格上我肯定帮你争取,如果你在钱上不凑手,我这还有点闲钱,你先拿着用。不是我说,这片怎么都算皇城根,比你老宅那边要好上不少。”
“谢谢孟大哥,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们尽量在这两套房子里选一套,不再给您添麻烦。钱不凑手的时候,我也一定跟您张口,不跟您见外。”唐植桐知道孟庆丰是在跟自己套近乎,但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
民国以前,四九城的阶层被城墙划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说的是内城、外城,在此之外还有紫禁城和皇城。
紫禁城指的是故宫,皇帝一家老小住的地儿,皇城则是紫禁城周围一遭的地界,早年也是有城墙的。
皇城内都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内府衙门和仓库、作坊、马厩等,内务府的奴才们也一并住在皇城。
除了内务府的人,也有不少大臣住在皇城内,比如马上要去的大石作胡同,张之洞就曾在那居住过。
一直到1920年,皇城城墙还是完整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拓宽道路、方便交通,修缮排污管道等。
城墙砖也没有被浪费,在齐耀珊、冯玉祥的主导下全卖了。
眼下四九城也就只有灵境胡同那边还有一段皇城墙,其他都已经堙灭在历史长河中成了某套房屋的一部分。
得到唐植桐回应的孟庆丰很满意,跟唐植桐两口子推介起大石作胡同的那套院子:“大石作那套宅子虽然年岁久了些,但位置好,东边是景山公园,西边是北海公园,遛弯相当方便。附近大多是独门独院的住户,平常矛盾少,很安静。而且治安相当好,东西两边都有值班站岗的同志。”
“经常从大石作胡同口路过,确实是个好地方。”唐植桐对大石作不算陌生,这两年和小王同学几乎每天都从这边路过。
大石作胡同西边是文津街,文津街的东首是连接中海和北海的桥,桥的南侧有人站岗值守。
大石作胡同的东边紧挨着大高殿,也叫大高玄殿,是唯一一座专供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观,隶属于故宫博物院。
1950年,因抗美援朝需要,总参跟故宫“借用”了大高殿,这一借用就是将近一甲子。
这种地方自然也是有人站岗值守的。
等到了大石作胡同,孟庆丰找到自己单位的院子,一边敲门,一边介绍道:
“说来也巧,这边是我们公司的备用仓库,前阵子有人提意见,说味道有点大,我们正打算搬迁。如果你们看中这一套,置换起来阻力还能小一点。”
门开后,孟庆丰将两人让进去,他想交好唐植桐,所以在说完优点后又自爆了缺点:
“不过这边也有缺点,这地方以前是石料存储加工场所,经年累月的积压,地面硬的很,想种东西估计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前两天下冰雹,房顶的瓦片被打碎了不少,正屋上面也被砸了个洞,还没有来得及修补。如果你们中意,在置换前,我们肯定都修好。”
“好嘞,孟主任,我先瞅瞅。”由于有值班人员在场,唐植桐不好称呼孟庆丰太过亲近,只能边听边笑着点头,虽然这边与西什库相比,少了医院、饭店、商场,但不嘈杂,甚至有点幽静的味道。
由于没有二门,院子显得更宽敞,东西厢房、东西耳房也都挺齐全,至于地嘛,唐植桐反倒觉得是最次要的,有外挂傍身,别说翻地,就是全部置换成肥沃的黑土地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边大多是私宅,自来水都是入户的,电表也是一家一户,以后用起来按表计费,没有纠纷。”走了这一段路,孟庆丰已是大汗淋漓,说着就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
“那挺好的。孟主任,我咋闻着一股菜香?这边居民生活水准不低啊!”虽然过了饭点儿,可空气中飘荡着菜香,唐植桐抽抽鼻子,试图从分辨出到底是什么菜。
“嘿,主要是东西两边,东边的伙食都是有标准的,比普通居民高一点;西边琼岛上不是有仿膳饭庄嘛,有时候刮西北风也能闻到那边的烟火味。”孟庆丰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渍,甩了甩手上的水,指着这边值班的职工笑道:“我们公司排班,这边最抢手,闻着味都能多吃二两饭。”
值班的职工看领导用自己举例,只是在旁边笑,实则肚子里已经开始腹诽:孙子才乐意上这边来值班,闻着味能下饭不假,但问题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定量,更多的时候都是闻着味受煎熬。
“那敢情好,要是住这,连做菜都省下了。”唐植桐打个哈哈,对孟庆丰的说法不以为意,饿过的人都知道,越是闻见香味越饿,根本扛不住。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如果真搬到这边来,偶尔不注意泄露些菜香,附近的邻居也会以为是东边或者西边刮过来的,大概率不会认为是唐家在改善伙食。
唐植桐站在厢房门口往里瞅了瞅,各种油桶摆的满满当当,里面具体有多大,隔着玻璃看不太出来。
“把门都打开,通通风。”孟庆丰看唐植桐对这边的房子感兴趣,遂吩咐值班职工道。
门一打开,唐植桐不仅更直观的体验了一下房间的大小,还实底查看了一下房屋的建筑用料及新旧情况。
“孟主任,这边读什么小学?”从东厢房出来,唐植桐想起了学区的问题。
“小学应该是北长街,是吧?”孟庆丰有些拿不准,把问题抛给了值班职工。
“是的,孟经理。这边属于西城,读北长街小学,出了胡同,过了景山前街,沿着北长街走个四五百米就到了。”职工胳膊一抬,指向了故宫角楼的方向。
唐植桐闻言看向小王同学,笑着问道:“倒是不算远,北长街小学,还行吧?”
“肯定行,不比史家胡同小学差。”小王同学笑笑,她在北图上班,对这一片还是比较熟悉的,北长街除了平民百姓、前朝的太监宫女及其家属外,还有几位经常见诸报端的大佬居住,北长街小学的学生都是附近居民的晚辈,学校师资力量在四九城教育界首屈一指。
唐植桐嘿嘿一笑,没再言语,小王同学拿史家胡同小学作比较还是比较匹配的,因为后世名声甚大的景山小学今年才刚成立。
挨个房间看了一个遍,唐植桐留意到了正屋屋顶的那颗鸡蛋大小的破洞,问题不大,自己甚至不用上房就能用外挂补好。
站在院子里,唐植桐往东看是景山,往西看是琼岛上的白塔塔尖,往南看是故宫西北角的角楼,依山傍水,与皇宫大内为邻,这位置真的是无可挑剔。
如果非要说不好,大概只能说在经济起飞后,这地方不好停车。
“你中意哪套?”这边房子更破旧一些,虽然唐植桐中意,但还是想咨询一下小王同学的意见。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