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首页| 总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 总搜藏排行 繁体中文版| 收藏黄金屋| 设为首页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首 页 手机版 最新章节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科幻·灵异 全本·全部 移动版 书架  
  文章查询:         热门关键字: 道君 大王饶命  神话纪元  飞剑问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黄金屋中文 >> 嫡明  >>  目录 >> 第二百六十章 诰命下

第二百六十章 诰命下

作者:戈昔  分类: 历史 | 两宋元明 | 戈昔 | 嫡明 | 更多标签...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嫡明 第二百六十章 诰命下

朱寅根本没有把这个侃侃而谈的吏科给事中放在眼里。

但不代表他不讨厌此人。

朱寅并非讨厌对方提出这个建议,他没有这么狭隘。他是讨厌此人提出建议的动机。

如果此人是为了公心,朱寅觉得他只是在履行职责才提出自己的意见,值得肯定。

可是这个耿随龙,暗中却是郑氏外戚的党羽,他是在郑国望的授意下,出于党争和私心,提出这个建议。

这才是最讨厌的地方。

其心可诛!

科道言官一直是政客们争权夺利、党同伐异的利器。尤其是张居正死后,万历消极怠政,国本之争愈演愈烈,科道言官就更是沦为党争的工具。

国家监察大权,快要这些言官们玩坏了。

倘若头戴獬豸冠,身穿獬豸补服、最应该公正严明的监察官员,都私心自用的话,那么朝堂怎么可能清明呢

在坐的御史郑国望和运来,都是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笑意。

郝运来心道:“雅虎,你不是一直很得意吗这次弹劾你,你可不要怪我,我也是为了国事。’

此时此刻,就是内阁大臣沈一贯,都无法阻止随龙跳出来恶心人,只能微叹一声。

雅虎虽然在朝中颇有美名,官场上人缘也好,可是他身为皇长子的老师,政敌也不少啊。

凡是站在郑氏一边,希望立皇三子朱常洵的人,都会反感雅虎,以其为敌。

他们在朝中人数不多,绝非主流,官位也不高,可是却很团结,斗志顽强。他们背后不但有宫里的郑贵妃撑腰,皇帝也暗中支持他们。

耿随龙又道:“下官身为谏官,职责所在,不敢不秉直上陈。”说完这些,长揖一礼,从容不迫的退回到科道队伍。

吏部尚书孙皮里阳秋的说道:“耿司谏倒是细致,此事无人提及,你却能提及,显是用了心思。”

用了心思四字,语气稍微重了些。众人心知肚明,耿随龙却佯装不知,只是拱手而已。

孙并没有表示采纳耿随龙的建议,而是似笑非笑的看向左都御史李世达,抚须说道:

“大司宪,耿司谏说要先廷议对朱宪的弹劾状,然后再决定是否廷推,这两事都有圣旨。若是大司宪也以为,应当先廷议弹劾状,那就先由大司宪主持弹劾廷议吧。

他看似是踢皮球,其实态度已经比较明确了,就是反对耿随龙的所谓建议,怪耿某多事。只是他身为大佬,说的点滴不漏。

左都御史李世达也是大佬,立刻就接上了大冢宰的话。他手抚笏板淡然说道:

“两事都有旨意。朱宪叙功升迁的廷推旨意在前,被弹劾发回廷议的旨意在后。按道理,应该先廷推。一码归一码嘛,毕竟朱宪眼下有功无罪。”

说完转头看向刑部尚书萧大亨,“大司徒以为如何“

萧大亨微微一笑,“既然廷推的旨意先下,自然是先推了。国家大臣有没有罪,也不是几道弹章就能定谳,否则还要廷议么”

说到这里,脑袋往右一转,问身边的大理寺卿孙不扬,“大廷尉以为呢”

孙丕扬是大理寺卿,三法司长官之一,又位列九卿,对此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他沉吟着说道:

“耿司谏言虽然有些道理,但国家大臣自有尊严,朱宪因公升迁,这是皇上赏赐臣子的恩典,也是朝廷奖功臣的体例,若是因为被人弹劾就颠倒程序,那便是有失偏颇了,朱宪是不是有过,还是廷推后再议吧。皇上

虽然有旨意廷议弹章,却并没有说要鞫问朱寅。”

三法司都是这个态度,全无先一步主持廷议论罪朱寅的意思。

郑国望等人顿时心里腻味,对这几位九卿的圆滑很是无语。

孙点头道:“既如此,那就照常廷推吧。耿司谏,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耿司谏心中咯噔一声。他很清楚,自己这次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希望郑国说话算话,能保证自己的仕途不受影响。只有贵妃看重,在陛下面前美言,就算吏部尚书也挡不住自己的仕途。

只有官越做越大,才能造福更多的百姓。至于升官的手段是否光明,那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是私是公,扪心自问可也。

想到这里,耿随龙神色不变的说道:“回大冢宰的话,下官只是建议,再无他言。”

朱寅风轻云淡的瞟了耿随龙一眼,记住了这个吏科给事中。此人虽然讨厌,却是个很有城府心机的人物,不容小觑。

王锡爵眉头微皱。他是希望先廷议朱寅之罪的,赞同耿随龙的主张。

可首辅虽然很有发言权,却又不能直接主持廷议和廷推。他自然不能公然支持耿随龙。

孙没有再看随龙一眼,继续说道:“那接着廷推吧。大司宪,佥都御史朱寅的考评为何大司宪是否同意推选其为兵部右侍郎”

这就是程序了。

廷推第一道环节,就是征询都察院的意见,询问人选的考语、风评如何。

如果都察院不同意,表示某个人选的考语风评不合格,那么该人选就很难通过了。这也是皇帝利用都察院,制衡吏部的人事权。

左都御史李世达看了朱寅一眼,点头微笑道:

“朱佥宪只做了五个月的佥都御史,还一直在西北钦差监军。可他之前在翰林院,风评良好。其人虽然年少,却深孚众望,都察院并无异议,认为:可。”

他的前任是海瑞。海瑞就很欣赏朱寅,他对朱寅也很有好感。

孙道:“既然大司宪认可,那吏部也表个态。虽然考核还没有期满,但特事特办,吏部对朱寅的考评为:称职,上等。”

“是以,吏部拟推荐佥都御史朱寅,为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衔。”

说完,他对着元辅王锡爵等内阁大臣拱手,“元辅以为如何”

这就是征询内阁的意见了。

吏部有权主持铨选、廷推。举荐谁,举荐几人,的确是吏部说了算。可是如果内阁不同意,就算吏部主持的廷推通过了,内阁也可以用票拟来反对。

内阁票拟反对,吏部的廷推通过的题本,就算递到皇帝面前,皇帝也多半不会批红。

那么廷推的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内阁对人事权其实有很大的影响。

也就是现在,吏部还有很大人事权。若是以前在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时代,吏部的人事权就一言难尽了。

尤其是在张居正时期,内阁总揽人事大权,吏部是什么就是个打杂盖章的衙门。

所以,孙要请示内阁的意见。按照惯例,内阁反对的人选,廷推的意义也不大了,吏部也多半不会再坚持,除非故意以此做文章,和内阁打擂台。

然而王锡爵不能反对,虽然他很想反对。可是朱寅这次是叙功升迁,廷推只是个形式。皇上虽然不封爵,可朱寅这么大的军功摆在这里,当然要封赏升迁。

再说,就是他反对也没用。因为赵志皋、沈一贯、张位都会赞同。三人都赞同,他一个人反对只能枉做恶人。

于是王锡爵只能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我没有异议。三位老以为如何”

三人果然一起说道:“可。”

接着,户部尚书杨俊民、礼部尚书罗万化、刑部尚书萧大亨、工部尚书曾同亨、大理寺卿孙丕扬等卿士纷纷表决。

九卿之中,不同意的只有兵部尚书石星。除了石星之外,哪怕对朱寅不满的卿士,也没有反对。

石星明知反对无济于事,可他还是反对了。他的反对只是想表明,朱寅不适合担任兵部右侍郎,不适合作为自己的副手。

石星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不认同朱寅收复河套的做法,属于坚定的弃套派,对于朱寅在西北的军功,他也不太认可,认为是朱寅激怒了西北蒙古,扩大了战事,属于轻启边事。

这么好战的人,不适合在兵部任职。

九卿之后,其他正三品的官员也纷纷表态。绝大多数也是赞同。

眼见表决结束,赞同者超过了八成,孙当即宣布道:

“廷推通过!推选佥都御史朱寅为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吏部即刻上奏,恭请陛下批准!”

孙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题本,内阁当场票拟同意。

接着,吏部的题本就送到了乾清宫。

廷推至此结束了。

其实众人都很清楚,皇帝要是真的喜欢朱寅,就不会廷推,直接圣旨简任即可。

众人没有马上进行廷议,因为兵部还要廷推戚继光为左都督、太保。

一品武官的调任,当然也要经过兵部来廷推。

这也是走形式。

这一次,主持者又变成了兵部尚书石星。

石星也不喜欢戚继光,可是戚继光是明升暗降,他这个太保虽然很尊贵,却是本该封赏的爵位换来的,石星当然不会反对。

于是,戚继光的廷推也顺利通过。

接着,又廷推因功升迁的李如松等高级将领。至于熊廷弼这样的中级将领,兵部直接叙功铨选升迁即可,无需兵部廷推。

兵部廷推选用高级将领,说明武将的命运完全被文官掌控。

兵部廷推刚刚结束,还没有进行议,乾清宫的消息就到了。

皇帝令司礼监批了吏部的推选题本,诰命已下。一般廷推官员,皇帝的诰命很快就会下到文华殿。

很快,司礼监的传旨太监来到文华殿,手捧锦缎诰命。

“诰命下!佥都御史朱寅接旨!”

朱寅立刻跪下,“臣朱寅接旨!”

其他人一起站起来,拱手肃立。

按制,封五品以上用诰命,五品以下用敕命。

传旨太监展开诰命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佥都御史朱寅才干优长、勤劳王事、精通军务,谋定西北不负朕望,实廉循之吏也,岂无嘉与乃兵部右侍郎,封嘉议大夫、进太子太保。钦此!“

诰命一下,朱寅就是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

PS:今天有事,只能到这了。今天损失好大,哭死...晚安!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
上一章  |  嫡明目录  |  下一章
嫡明 手机网页版
浏览记录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页面执行时间: 0.012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