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356章 荼毒天下
这一晚,郭嘉与老陈聊了许久。
老陈说着他的经历,说着今年的打算,说着日后的期待,说着种田养家的心安,说着陈到的学业……
聊的是普通农人心中琐事,日常小事。
郭嘉告知老陈,平舆在打仗,颍川也在打仗,曹将军在攻打陈留,陈王在攻打谯郡,兖州各郡与豫州各郡在相互攻伐……
说的都是士人关注的局势,天下大事。
两边说的不一样,夜里也无酒可沽,但两人却聊得很投机。
一直聊到万籁俱静,只闻虫鸣。
为免误了老陈明日的农事,郭嘉打了地铺安歇。
老陈拿来的麻草被褥虽说简陋,但很暖和,透着干草特有的清香。
但郭嘉整晚辗转,难以入眠。
老陈只是个朴素的中年农人,只是这青州官屯百万民户之一,一点都不起眼。
可郭嘉能清楚的看到,老陈眼里有蓬勃的生机,有对生活的憧憬,有一种以往从未在农人眼里看到的光。
这光藏住了老陈半生的悲苦,也透出了一种只在决死之士身上才能见到的坚定。
如此强大的力量。
令人生畏。
次日,郭嘉早早告别老陈,去往艺术学院。
老陈的妻子收拾被褥,却见被褥里裹了个钱袋。
老陈赶紧让陈到去追,可郭嘉已经骑马走远了,哪里还追得上。
郭嘉一路驱马来到东平陵城外,有人在城门相迎:“可是颍川郭奉孝?”
郭嘉犹豫了片刻,下了马:“文若兄让你来此?”
那人点头,递了个简牍给郭嘉。
郭嘉没有伸手去接,只拱手道:“你们回去吧……青州不可图。”
那人难以置信的看向郭嘉。
郭嘉摇头指了指身后的百里沃土:“将此地此景告知荀文若,能治国如此者,才叫王佐之才……告诉他,郭某要游学青州,学真正的治国之道,不回去了。”
五月。
这是庄稼稳定生长期,田地里的事务相对较少。
往年,五月都是抗洪抢险的时候。
但由于一直在加筑堤坝修建道路,今年的抗洪工作也少了很多,只需要留人巡防河堤即可。
于是,刘备将五月和十一月的农闲期定为了策试时间。
这段时间各个学院都有不少人通过策试,已经在各地开始发挥作用,基层官吏已经逐渐充足。
这些基层官极为年轻,又通实务,而且极为积极忠实。
或许他们管理经验尚有缺失,但大多都在地方上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各郡县官吏还没有全面换血,但策试之士已经成了青州正途,实习官员与主官相互监督,再加上部曲作为屯田官到处查访,使得各县很少出现贪弊之事。
先考策论、再考实务、再做属官通过实习考察,最后再做主官,这是基本路径。
如果自认能力过人,在考过了策试之后,可以请各学院院长写推荐信,向东阁投书自荐,请求参与‘特殊试’。
不过,这种自荐特试考得非常严。
因为这种投书自荐通常都是刘备亲自考核,出的题目往往也是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对能力要求非常高。
这种自荐特试的好处就是能直接见到刘备,如果能通过刘备亲自考核,通常都会委以重任,算是个直聘通道,也是免得特殊人才在基层被埋没。
但这不属于常例,而且成功率非常低,玩嘴炮是不行的。
之前糜竺也推荐了人,但刘备只用了一个货币问题就把人给打发回去继续深造了……
刘备的考校,向来都是直接办事不玩花活的。
这其实是“先做事后做官”的方式,就像徐庶和荀攸那样。
现在,刘备又收到了一封自荐参加特殊试的信。
推荐人是张飞。
“……颍川郭奉孝,济南艺术学院……”
刘备脸都扭曲了:“郭嘉……居然做了益德的学生?”
这事儿有点乱,得捋一捋……
徐庶看起来倒是很平静:“如今天下皆乱,唯青州安定,必有诸多奇士来青州。张将军已是世之奇士,有人师于张将军也是正常……”
几本画册传于天下之后,张飞确实已经被所有人视为天下奇士了,是正经的名士……
而且,刘备很清楚,张飞的学院教的东西很杂。
绘画、雕刻、屠宰、烹饪、格斗、骑术、破阵、放火……战争艺术也是艺术嘛。
张飞也确实擅长这些,当院长真的绰绰有余。
事实上,济南艺术学院的学生,大多都是膀大腰圆武艺精湛之辈……
里边的师生最擅长的事儿是杀人放火。
因为济南艺术学院就是张飞驻军的地方。
大门口左边挂着艺术学院的门匾,右边挂着‘武锋营’的营号,插的是天子近卫战旗。
张飞今年还要开新课,说是要增加‘工造艺术’,据说是和简雍、诸葛亮一起搞的,比如风车和水力磨坊的建造,以及特殊装备打造。
艺术这种东西确实包罗万象……
刘备很难想象郭嘉会学成个啥样。
目前与策试取士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官,一个是徐庶,目前已经正式升任东阁祭酒,负责选拔官吏。
另一个便是荀攸,目前代吏曹尚书,负责考核官吏,暂时还是实习期,但实际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尚书令贾诩则再次偷懒出去‘巡查四方’了,只有朝会时间才会回来……这家伙有大事的时候极其卖力,没大事的时候尽在摸鱼,偏偏又没耽误过事,边养生边上班,令人叹为观止。
荀攸则是个勤快人,天天坐班,经常加班,休沐极少,很有牛马的自觉性。
“右将军听过郭奉孝的名声?奉孝与族父荀文若颇为投契,以前与我也常来往,可他来青州就学却没告诉我……”
荀攸看向了刘备:“右将军,奉孝来此或有所图。但他知道我在此处,却还自请特试……这就有些奇怪了。”
刘备想了想,摇头:“无论他为何而来皆无妨……我等只需想想如何考校他便是了。”
“主君,考他个不战之策吧……近日劣钱越来越多了,颇有些入不敷出。”
徐庶与郭嘉不熟,虽然都是颍川人,但徐庶的社会圈子与荀攸等人不一样。
最近青州入库了很多劣质钱币,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被挖了内孔。
很多钱轻得只剩两铢,但依然在市井流通。
田豫之前铸的那些五铢好钱已经用完了,但收上来的钱大部分是劣钱。
荀攸也点头:“郭奉孝乃天下奇才,所思往往出人意料,且精通利义人心,问之必有所得。”
“劣钱之患……瑾郎,让郭嘉去钱库等我。”
刘备点头,让仍然在担任小秘书的诸葛瑾先去把郭嘉带往东阁。
东阁钱库。
郭嘉有点懵的被诸葛瑾带到了这里。
而且,诸葛瑾把他带来之后就离开了。
这钱库里有不少铜钱,但这些钱全是劣钱。
郭嘉能看出来,这库里的钱,都是民间私自铸造的。
偌大的库房堆积的钱币恐有上亿,但大多粗制滥造,薄如蝉翼,没有任何一枚能有五铢的重量。
郭嘉摸出了一枚青州各地通行的五铢钱,这是上等好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是刘备在幽州铸的钱。
当然,青州也在铸……自从田豫管了军需之后,诸葛亮开的那个机造工坊就被高墙围了起来,田豫在里边按照以前的标准铸钱。
这事儿一般人不知道,郭嘉也不知道。
但郭嘉知道青州的钱并不是朝廷铸造的五铢钱,而是刘备自己发行的,精细的锯齿边和十二个圆点是很明显的区别。
“郭奉孝,何时来青州的?”
郭嘉在钱库看了好一阵,钱库门口传来了温和的声音。
“嘉春耕时来的,本想在济南学学美人图绘……但张师说嘉心不定手不稳,不是那块料,说要将嘉逐出师门……”
郭嘉转身行礼:“嘉只好来考策试了……”
“逐出师门却写了荐书让你来考特试?”
刘备摇着头笑了:“看来益德与你颇为投契啊,是不想占你便宜做你师长罢了……他还是第一次给我推荐人才呢。”
“咳……嘉虽然没学到美人图绘,却也受益良多,该是师就是师。”
郭嘉拱手道:“嘉来考策试,也是为了见玄德公……嘉欲以玄德公为师,所以求张师写了荐书。”
“果真是为求学而来?”
刘备看着郭嘉笑道:“奉孝是想学造纸刻版印刷等事,还是想学奉天子以令不臣之事?”
郭嘉也笑了:“原本是荀文若让嘉来此,是要让嘉学玄德公迎天子入颍川,以免天下受玄德公荼毒……”
“哈哈哈哈……荀文若果真如此说?”
刘备大笑起来:“那……奉孝观之青州可曾受我荼毒?”
“若以显族士人观之,那确实是深受荼毒啊……青州士族被害大半,百万民众沦为官屯佃户,玄德公以私兵做屯官,又降租扰乱行情,使得青州士人皆不得利……”
郭嘉掰着指头说道:“又以策试取士,简拔官吏于奴隶人之中,却无视名士清流,断人前途,着实罪大恶极……哈哈哈……”
说着郭嘉自己都笑了:“还有……玄德公以民查官屯,又以屯官查郡县,将田垦之利授予官员,又将贪官之财尽还于民,可谓乾坤颠倒,目无法度,逆乱天理……”
“哈哈……这么一说我好像还真是个暴虐无道之人啊?”
刘备补了一句:“其实我还与民争利呢……如今青州粮铺、铁器铺、牛马场、工造所、船运仓储等皆是官办,可谓索取无度啊……”
“可是……青州连年丰收,各处工坊不息,诸郡兵甲坚锐,乡间田垄纵横,货郎遍布四野,家家余粮满仓……百业俱兴,蒸蒸日上。”
郭嘉拱着手诚挚的看着刘备:“嘉在青州走动多日,方知何谓广布仁德……若如此养民是毒,那嘉欲与明公一同荼毒天下。”
“其实是否与我一起荼毒天下不重要,无论在哪里任事,都是朝廷之臣。即便与我为敌,只要能强汉富民,那也是我之友人。”
刘备指了指钱库里的劣钱:“来吧,我先给你出道策题。”
“玄德公有吞吐天地之气,嘉敬服之。”
郭嘉拱手拜下。
“如你所见,青州百业俱兴,看起来似乎是蒸蒸日上。”
刘备的声音低沉而平淡:“然则青州有一大弊。我发好钱,民用劣钱。青州用好钱,外州却用劣钱。我建了商队通衡,但四方归来,带回的也尽是这些……”
刘备又指了指仓库:“无用之物。”
“劣钱难以公平交易,若劣钱横行,便诸事难兴。可若是一味的铸新钱,又必会导致钱贱,使得百业凋敝。”
“我要解劣钱之困,便要先废劣钱。但民间劣钱充斥,若是我折价回收劣钱,必伤民心……不知奉孝可有办法?”
这题目远远出乎了郭嘉的预料。
这是个困扰了大汉数百年的难题。
私自铸钱是很常见的事儿,无论是官员还是豪门,很多人干过这事儿。
五铢钱的私范各郡都有,郭嘉在颍川都见过好几种。
董卓和袁术在南阳附近大打出手,而南阳铸币场却日夜不停,一天都没歇过。
没了朝廷的监督,铸造出来的全都是些薄如蝉翼粗制滥造的玩意。
有的往钱里加杂铁,有的则掺杂更多的铅,不仅含铜量少,而且大孔小廓,五铢钱重量能有两铢重就算厚道的了。
各州物价飞涨,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天灾人祸缺少粮食,也因为钱真的不值钱了。
其实金银铜目前仍然是硬通货,但劣钱实在是太多了,天下至少九成是劣钱……
但其它州大造劣钱,因各种大宗交易流入青州,使得青州民间也有无数劣钱。
如果减值回收,比如按重量回收兑换等重的好钱,那就等于是在强制剥夺民间财富,毕竟无论劣钱还是好钱,面值都是五铢。
“玄德公之意嘉已明白……各州钱法崩坏,恶钱、私钱充斥于市,州外多用劣钱,若青州商贾出外经营,便只能带回劣钱。”
郭嘉从钱堆里取出一枚劣钱,思索了一番:“即便商贾盈利,也是用好钱换了恶钱回来……还因此使得青州劣钱充斥,且必然会有人从中谋私利。”
“正是如此。”
刘备点头:“奉孝可有妙策解之?”
“需先使人明白劣钱不可通用,只有好钱能买到活命的东西……如今天下最缺的是粮食,一斛粟动辄万钱,唯有青州仓禀丰足。”
郭嘉弹了弹那枚劣钱:“玄德公愿向其它州卖粮吗?”
刘备点头:“卖当然可以卖。但卖粮难以运送,千里运粮耗费十之九,且需大量军队护卫,无利可图啊。”
“如今天下只有玄德公一家敢卖粮,自然是无需运送的……”
郭嘉说道:“让欲购之人来青州取便是了,途中耗费十之八九,那就给他们降价就是,原价万钱,来青州官仓取粮一斛只要千钱,甚至只要数百钱……但只能用好钱买粮。只要能为好钱立下标准,使人知道唯有好钱才能买到粮食,便足够了,甚至都无需卖出太多粮食。”
说罢,郭嘉又摸出了一枚刘备自造的钱:“玄德公所造之钱皆有十二圆点与精细锯齿,此钱范极难模仿,便以此为‘大钱’,只有‘大钱’才能买粮……青州之民不缺粮,而且他们能从玄德公这里得到好钱,买粮不受影响。”
“外州若想得此钱买粮,便要让他们拿劣钱来换。劣钱称重兑换,一斤劣钱只给他们换二十‘大钱’,再溶劣钱铸大钱,便可大赚。”
“为了买粮,他们不得不换……他们换了,玄德公就可以用惠民之策从青州民众手里回收劣钱,比如青州户口之人可用一斤劣钱换五十大钱,便不伤民心了。”
“玄德公刻意让张师造了如此精细复杂的钱范,又故意告知青州粮铺与船运仓储皆是官营,该是早就有此对策,此题是故意考校嘉罢了……”
郭嘉答完策题,又问道:“玄德公原本之策可是如此?”
“我的对策原本是想由内而外,从青州通货于外,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
刘备点头道:“奉孝说得对,何必往外行商呢,完全可以等人来青州买……只是,不能仅用粮,否则会导致民户自卖存粮,扰乱市场。”
“除了用粮,还要用牛和军械。我已大收天下耕牛,广发曲辕犁,如今各州牛价奇高,一头百万……唯有青州有大量耕牛,也有大量军械,皆是官营军需,除我之外无人可售。”
“粮、牛、军备,此三者皆天下军阀所需。请奉孝主持此事,与各方联络,使天下皆知唯有大钱能买此等必需之物,让‘大钱’通行天下。”
郭嘉点头应下,随后问道:“若有人仿制大钱,该当如何?”
“任由他仿便是,十二点与七十二齿是否均匀,含铜多少,一眼可辩。只要天下无劣钱,造得与我一般模样我就认……”
刘备笑道:“到天下皆只用大钱时,钱的价值已由我而定,还怕别人仿造?”
郭嘉猛的瞪大了眼睛:“原来如此……嘉还以为仅只为了取天下财利而已……”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