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75章 苏党升官
法显号的船长李经,并没有立刻让船只靠岸。
近海区域会有不少看不到的暗礁,如果贸然靠近就会搁浅。
李经一边派人观测水文,一边寻找能够靠岸的良港。
李经也在探测,这到底是一座大岛,还是一片大陆。
岛屿和陆地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只是一座岛屿,那这会成为前往南州航线的重要补给点。
可如果这是一片大陆?
其实也有人预测过这片大陆。
在《乐府新报》上,曾经发行过一份“寰宇全图“,在图上就标注过,在南州和大明之间,就有这样一座大陆。
刚开始的时候,这座大陆还引起了议论。
但是很快,有人拿着这份地图让远洋过的西洋船长看,对方坚定地否认在大洋上有大陆。
后来大明在吕宋建立通政署,通政署的主司李经也曾经派人求证过,当地水手都否认有这片大陆。
寰宇全图本就是科普性质的文章,人们很快就将这片大陆忘记。
难道是真的?
接下来就是验证了。
李经沿着海岸线航行了四天,他已经可以确定,这是一片大陆!
法显号上欢呼起来!
发现一座大陆!这绝对是可以名垂史册的功劳!
李经明白,经度之战非常重要,事关航海的发展。
可是经度这个东西,太专业了!
就是写进历史书中,读者也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意义。
但是发现一片大陆就不同了!
这是绝对会记录进史书中,而且永远被人记得的事情!
李经犹豫了几天,最后来到了张毕的船舱。
看到正在精心维护航海钟的张毕,李经脸上露出内疚的表情。
“张大匠。”
张毕在印刷馆改良印刷机之后,就被苏泽奏请封了匠官。
李经小心翼翼的说道:
“张大匠,按照测算眼前这片大陆可能就是《乐府新报》上预言的澳洲,船上商议了一下,想要绕澳洲大陆航行,测绘澳洲。”
李经说这个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张毕骂的准备了。
这场经度之战,比试的就是双方的船谁先抵达南州,然后最早从南州返航。
郑和号和法显号的设计,物资贮备,都是为了这场航行准备的。
李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张毕放弃经度之战,放弃前往南州,而是转而去澳洲。
但是出乎李经的意料,张毕倒是表现的很淡定。
他说道:
“李船长,我明白了,既然这是大家的想法,那我们这次航行就改为绕行澳洲,期间我会配合你们进行地理测绘的。”
李经听完,心中感激张毕的通情达理。
他连连向张毕道谢,回到甲板上,向全体船员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整艘船都欢呼起来!
一名船员看着问道:
“船长,这澳洲的土地能分吗?”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一名船员说道: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谁要来啊!”
“是啊,咱们立下这样的功劳,回去拿着赏钱买上几分好田,不比在这里种地强?”
“这里流放犯人都不来吧?”
李经咳嗽了一下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澳洲如果是我们发现的,这片就是大明的土地!”
“总而言之,先占着再说!”
另一边,张敬修的郑和号,也停靠在了夏威夷的一座岛屿上。
涛声拍打着黑曜石海岸,郑和号放下的小艇切开浪花。
张敬修按着腰刀立于船头,身后跟着手持火铳的水师侦查小旗。
这是郑和号第二次派人前往岛上了。
第一次,是宣慰使宸昊带队,先来到岛上查探,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座茫茫大洋中的岛屿上,竟然也有土著居民!
宸昊发现了土著的村落,他派人回去向张敬修报告,自己去带着人去向这些土著交涉。
结果是,宸昊被扣下了。
按照汇报的小旗来报,这帮土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武器也木头石头贝类制作的,连青铜器都没有。
可他们挟持了宸昊,张敬修不敢妄动,于是只能自己亲自带领队伍上岛交涉。
到了岛上,张敬修见到了的列队迎接的土人。
这不像是敌对,反倒像是欢迎?
张敬修按着腰刀,看着这些土人头上浮夸的羽毛饰品,看着他们身上赭红色纹身。
让张敬修疑惑的是,这些土人也都是黑头发黄皮肤,倒是和汉人区别不大。
张敬修已经接到了宸昊的消息,知道他在土人部落没有生命危险,他跟着这群土人,向他们的部落走去。
来到部落之中,张敬修看到了人群中的宸昊。
“宣慰使!”
宸昊向张敬修笑了笑,示意自己无碍,他指着部落中央正在举行仪式的夏威夷土人。
只见他们将骨质的鱼钩和粗陶器捧上前,篝火被堆成了皮筏的样子,篝火边上还放着船浆。
“宣慰使,这是?”
宸昊说道:
“越人尚舟楫而贵渔猎,老夫在典籍上见过,这似乎是古越人的舟楫礼。”
“古越人?”
张敬修话音刚落,丛中走出一位头戴羽毛冠的老者,胸前贝串随步伐叮咚作响。
这老者的耳垂悬挂着鲨齿坠,身上还有纹身。
宸昊说道:
“淮南子中有云,古越人有‘贯耳’的习俗,会将重要的猎物做成耳坠挂在耳朵上。”
“这些纹身也是古越人的习俗了,张船长也是读过书的,自然知道纹身是越人标志,在魏晋时期南越地区还有此习俗残留。”
张敬修点头,魏晋时期,孙权和南渡的东晋政权,都有很多征讨越人部落的记录留在史书中。
真正的古越人,在中原地区差不多要到宋代才绝迹。
紧接着,这名部落长老主持完毕祭礼之后,又将一条彩染的木块放在了张敬修面前。
宸昊介绍道:
“岛上没有造纸术,都是用这种木片来记录的。”
“这个部落也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些图画就是他们的历史。”
宸昊指着木片上的龙蛇图腾,对着张敬修说道:
“这是古越的图腾,岛上的居民是我中原流落在海外的遗民。”
张敬修看着这帮人,这是中原遗民?
宸昊没有理会张敬修的疑问,而是说道:
“纹身断发同吴俗,舟楫祠蛇合越礼。此岛当归化内之地!”
张敬修这下子明白了宸昊的意思了!
不管这岛上的土著,到底是不是中原遗民,反正先将这个论调立起来再说!
既然是中原遗民,那自然要归于王化!
也就是说,宸昊这样的宣称,就等于是宣誓这些岛屿的归属权!
民是中原遗民,那地就是大明的领地了!
接下来,宸昊用比划的方式,和这支部落的族长交换了信物。
宸昊将一块铜印交给了这个族长,这些铜印本来是受到礼部和鸿胪寺的委托,带给南洋通政署的张宣,由他来册封南洋当地土人的。
只不过礼部的这批印实在是太多了,张宣只收下了一部分。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土著,则将刚刚那块绘制了龙蛇图腾木片送给了宸昊。
紧接着,宸昊又吩咐张敬修,将船上没用的铁钉、铁桶等铁制品,交易给这些夏威夷部落。
而这支夏威夷部落,则送上了鱼干、淡水,以及一种当地人从木薯中获得的酒。
张敬修原本还挺喜欢这种木薯酒的。
但是他见到十几个部落妇人席地而坐,将木薯在嘴里嚼烂后吐进陶罐中发酵,张敬修抓着脖子,将宴会上喝下去的酒全部都吐了出来。
宸昊倒是一脸淡定的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和这支部落的族长比划着交谈着什么。
郑和号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搜集到了维修的木材,获得了足够的淡水和食物补给后,黄骥又测绘确定了岛屿的精确经纬度,将这几座岛屿标记在海图后,张敬修指挥郑和号起航,继续开始前往南州的航行。
京师,六科廊。
兵科给事中李己踏入六科廊。
上次他从中周旋,让六科没有反对李如松的奏疏,皇帝很快就通过了李如松的奏疏,命令内廷举行参谋考试。
专业的军事问题,自然不可能由皇帝本人出。
最后内廷决定,皇帝出最后一道军政相关的策论大题,其他和军事有关的专业问题,则交给中书门下五房来出。
苏泽也没想到,这差事兜兜转转,竟然又落到了中书门下五房头上。
苏泽没有参加内廷的会议,据说是赵阁老和诸阁老达成了一致,由兵房和刑礼房,共同出题。
兵房主司宋纁,刑礼房主司沈一贯,接到了这个命令也犯难。
沈一贯从没有做过军事工作,根本不懂如何出题。
宋纁虽然跟着赵贞吉,对军务还是了解的,但是这场考试上下都关注着,要出好这份考卷可不容易。
出的太容易了,那就会被视作放水。
可如果出的太难,通过的人太少,那总参谋部那边又会抱怨,会认为是文官故意出难题,不让总参谋部补充人员。
走投无路,最后沈一贯咬牙找到了苏泽。
而苏泽给沈一贯推荐了兵科给事中李己。
宋纁听到了李己的名字,也是连连点头,于是沈一贯和宋纁又找上了李己。
李己自然不敢拒绝,很快答应下来,也加入到了中书门下五房的命题组,搞出了一份总参谋部遴选参谋的考卷出来。
李己整日和中书门下五房的官员接触,而六科又和中书门下五房在一起办公,他帮着中书门下五房出卷子的事情,自然瞒不过同僚。
这下子,不少给事中都感觉出异样了。
李己是不是和中书门下五房走得太近了?
再一想他阻拦大家上书弹劾李如松,众人又有了新的猜测,李己是不是暗中投靠了苏党?
这让李己在六科的地位更加尴尬,这些日子他都会提前来到六科。
可没想到,今天提前上衙,竟然还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早的人。
“严给事中。”
李己和严用和算是老对头了,但是严用和的资历比他深,所以他还是主动行礼。
严用和笑了笑,对着李己说道:
“‘下官’恭喜李大人高升了。”
李己吓了一跳,面对严用和充满讽刺的语调,他更关心的是“高升”两个字。
自己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啊。
但是严用和是吏科给事中,有督查吏部的职能,他也是在家整个六科之中,人事消息最灵通的人。
大家虽然不对付,但是在官场上,没人会用升迁的事情开玩笑。
严用和看向李己,暗道此人的虚伪。
但是李己能这么快的升迁,严用和也是很震惊,难道这就是加入“苏党”的好处?
严用和不知道,这件事还是几天前苏泽和吏房主司宋之韩的谈话有关。
在苏泽和宋之韩交谈之后,宋之韩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难道这是苏检正在暗示自己?
能给高拱当政治秘书的,政治上一定是过硬的。
苏泽都这么暗示了,宋之韩作为下属,自然要有所行动。
宋之韩特意去了一趟吏部,将适合李己升迁的职位都梳理了一遍。
六科给事中虽然只是正七品,但是能升迁的职位非常多。
时人有言,“六科都给事升转,馀则一内一外,内则五品京堂,外则三品参政,盖外转以正七得从三,亦仕宦之殊荣,而人多厌薄之。因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之语。”
也就是说,最厉害的情况下,六科给事中可以升迁到从三品的布政使参政,但是官员还觉得这样的升迁是权势小了,含权量不如七品的六科给事中。
因为布政使参政是外任官,是要离开京师的。
正常来说,六科给事中更愿意升迁为在京堂官,也就是六部九卿衙门的主司。
宋之韩挑选了半天,最终选择了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当然,这个职位宋之韩说了不算,他又和吏部对接,吏部尚书杨思忠果然立刻批准,将推荐名单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本来就对李己有好印象,直接就批准了任命。
虽然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并不是正五品的郎官,但是武选司不同于其他司,地位要高于其他司。
此外,武选司主司申时行,眼看着就要升迁了,空出来的位置就可以留给李己来补任。
从七品给事中,到五品选郎,科道的升迁就是这样,这也是大明官员对科道趋之若鹜的原因。
等科道官员纷纷到衙,李己心中越来越不安。
上衙没一会儿,宣旨的行人到了!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电子书!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