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人在秦时,趋吉避凶 第24章 ,吕不韦的遗产
许青在这个时间点前往文信侯府,无疑是在本就不平静的咸阳之中丢了一块重石,将秦国朝堂这潭湖水搅的更加混乱了起来。
文信侯府内。
许青和吕不韦两人坐在后院的亭子之中,看着来来往往的奴仆收拾着东西,一口口大箱子被摆放在许青的面前。
“你这个时间点来我府上,此时宗室和外戚应该都坐不住了,你有些心急了。”
吕不韦看向许青,微微摇头说道。
“并非是我心急,而是文信侯您太急了。您这么着急离开咸阳,不就是为了尽快和门客以及朝中诸臣脱离,从而不牵连他们吗?”
许青转头看向吕不韦,看着对方已经花白了的发须,平静的说道。
“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若是因为我而无法为秦国效力,实在是遗憾。而且秦国需要稳定,哪怕只是不太稳定的稳定。”吕不韦轻叹一声说道。
“但您应该知道,我不可能留下全部人的。”许青沉声说道。
哪怕他和嬴政已经在尽可能的减少吕不韦对朝堂的影响以及留下那些有能之士,但是吕不韦的威望和根基太深厚了,一旦留下的人太多了,难免不会保证这些人会有其他的想法。
一旦新老相国用的还是同一批人,那这批人身上吕不韦的标签依旧不会摘掉,甚至会和吕不韦纠缠的越来越复杂,甚至可能会引发诸多持续性的后遗症。
哪怕他一心想要留下吕不韦当自己的帮手,但也不是现在要留下,必须等朝堂干净了,再让吕不韦回来。
“老夫明白,我已经让治粟内史帮你留意了对你亲近和可用之人,其中都是和我关系不深的人。”
吕不韦将一张素娟交给了许青,神色感慨的说道。
许青接过了素娟,将其缓缓打开看了起来,看着姚贾为首的诸多官员的名字,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班底之一。
“我不会苛待这些人的。”许青点头说道。
吕不韦微微点头,他相信许青不会苛待这些人的,转而又看向了院子中的箱子,开口说道
“这些便是我集百家之长,耗费了十几年心血所著成的《吕氏春秋》。秦国依靠法家而强大起来,但并不能只依靠法家,尤其是在一统天下之后。”
“一统天下的秦国是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往日的治国理念并非都适用这新的国家,而这吕氏春秋或许可以给你和大王提供帮助。”
吕不韦看着眼前不断堆放起来的箱子,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一抹伤感。
《吕氏春秋》不仅是他的身后名,更是他从一介商贾成为秦国相国并独掌朝政十数载的证明,如今他虽功成身退,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些伤感和失落。
“您放心,我会善用的。之前我答应过您,我会让吕氏春秋得到百家认可的。”许青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卷竹简,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将竹简递到了吕不韦面前。
“这是.”
吕不韦接过竹简,看了一眼笑意十足的许青后,便抱着好奇将竹简打开了。
竹简上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吕不韦目光死死盯着这些字,瞳孔缩了缩,神色不由得变得激动了起来。
这竹简内容虽然多,但里外里就在说一件事。
那就是道家认可了他的《吕氏春秋》,并承认他以杂家的身份学得了道家学说中的精髓。换个简单理解的话来说,也就是道家愿意带头为他冠上子的称号了。
要知道杂家自从诞生以来,只有一个人被百家公认为子,当年商鞅的门客尸交,尸子。
有了道家的承认,等到《吕氏春秋》公开之后,其余百家心中就算有气,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件事了。
毕竟如今百家早已过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唯一还在坚持争夺治国学说的也就只剩下了道家、儒家、法家这三家了,包括名家、阴阳家等在内的其他门派都只不过是这三家的附庸罢了。
法家本就散乱,也不在乎外人学的他们的学说。至于儒家,有道家的支持,他们也不好明着和道家撕破脸,也只能承认。
如此其余百家还能说什么呢?
《吕氏春秋》相当于是吕不韦的孩子,作为父亲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孩子闯出一片天地来,得到众人的认可。本来他以为自己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但许青却帮他提前完成了,甚至让他得到了子的称呼。
“多谢.”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掩盖不住心中的激动,握着许青的手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这是我答应您的自然要做到,而且您的这部书乃是惊世之作,若是不能得到百家认可就实在太让人遗憾了。”
许青看着激动的吕不韦,轻笑着说道。
怎么说他也是接手了吕不韦的遗产,拿人手短,若是不给些回报,今后还怎么再把吕不韦叫回来干活呢?
至于道家认可《吕氏春秋》这件事,对于他而言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是未来天宗掌门人,又是黄老、贵虚等道家学派士人领袖,只要他承认了,那就是道家承认了。
吕不韦握着许青的手,因为过于激动,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只能握着许青的手久久不撒。
“多余的话您不必说,这是我为数不多能够为您做的了,不知接下来您有什么打算?”许青笑着说道。
“老夫打算见一见老朋友,然后便择一地养老,一把年纪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吕不韦闻言,沉吟了片刻,才轻叹道,语气之中有着几分感慨岁月的流逝。
“那我就祝您一路顺风,等到来日您离开咸阳之际,还请告知我一声,我会去给您送行。”许青说道。
“好。”
吕不韦应下后,李斯、姚贾、治粟内史、御史中丞四人的身影便走入了院子之中,朝着许青和吕不韦走来。
“文信侯,相邦!”
四人行礼道。
“这是?”
许青看着突然到来的四人,眼中闪过一抹诧异,疑惑的看向了吕不韦。
“让你们见一面,这样也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吕不韦说着便站了起来,双手背在身后,便朝着院外走去。
许青看着离开的吕不韦,心中已经了然对方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做交接,正式将文信侯府的遗产交给他了。
“文信侯对你们应该也交代了大致的事情了吧?”
许青伸手将四人搀扶起来,笑着问道。
“文信侯已经言明,今后还请相邦多多指教。”
李斯看了一眼身边的三人,对着许青拱了拱手说道。
他跟着三人一起来见许青,就是了打破双方隔阂的。
对于一飞冲天成为相邦的许青,李斯心里多少是有些羡慕的,不过他也明白许青能有今天全是对方应得的,对方所立下的功劳,远非他所能比的。
“今后还请相邦多多指点,我等定听从相邦之令,效忠大王,为秦国效力!”
姚贾三人看着眼前的许青,沉声说道。
昨日吕不韦解散门客之后,特地将他们三人留下告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表示将他们交托给了许青,让他们听从许青的命令继续为秦国效力。
当时三人是万般震惊的,完全没想到嫪毐谋反这件事竟然是这么大的一盘局,更没想到许青和吕不韦之间竟然会选择这样的权力交接。
不过这样平稳的交接对于他们而言是好事,同时他们也不必再担忧安危了。
有许青成为新的领袖,对于他们而言是百利无一害的。
“诸位不必多礼,文信侯既然将诸位交托给我,我定然不会辜负他的。不过我也希望诸位能够不忘前事,始终对大王和秦国抱有敬畏和爱戴之心。”
“大王是英明之君,定然不会因为外人谣言中伤就怀疑有能之臣。我也无法和诸位保证什么,但我可以保证无论是对谁,只要才德兼备之士,定然都会一视同仁。”
许青伸手将四人搀扶起来,笑着四人说道。
“我等明白,谨记相邦的提点。”
李斯、姚贾、治粟内史和御史中丞四人拱手说道。
许青话中的敲打意思,他们自然是听出来了。今日他们正式投靠许青,从此之后便和吕不韦没了关系了。
“今日时间不早了,我便不请诸位吃饭了,等到明日相邦府开府,我在请诸位喝一杯。”许青继续说道。
“是。”
四人拱手说道。
又和几人说了几句话后,许青便先一步离开了文信侯府,跟着他一起坐马车离开的还有李斯。
“相邦,您今日来文信侯府,外界已经产生了不少的议论,我听到消息宗室那边反应相当激烈。”
李斯看着坐在对面的许青,迟疑片刻后,有些担忧的说道。
“他们反应激烈是正常的,不过不必担心,我自有方法应对。明日相邦府开府之际,通古兄你记得早些到。”许青点了点头后说道。
宗室反应激烈在他的与预料之中,宗室和士人的矛盾不是捂盖子就能按下去的,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让宗室将心中的怨气化解了。
李斯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明白了许青要做什么,心中一阵激动。
“多谢相邦。”李斯拱手说道。
许青笑了笑没有说话,李斯作为秦王党,如今也该正式进入朝堂了。
想到明日自己正式就任相邦之位,许青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那可是相邦啊,秦国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请:m.badaoge.org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