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首页| 总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 总搜藏排行 繁体中文版| 收藏黄金屋| 设为首页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首 页 手机版 最新章节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科幻·灵异 全本·全部 移动版 书架  
  文章查询:         热门关键字: 道君 大王饶命  神话纪元  飞剑问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黄金屋中文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目录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方之事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方之事

作者:张九文  分类: 历史 | 秦汉三国 | 张九文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更多标签...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三十三章 南方之事

北郊本就没什么猎物,这些年随着渭北的人口增长,人们的居住地正在不断扩张。

扶苏望着远处的一条渠,这条渠是从郑国渠引水而来的,“朕觉得就算是上百万人口也装不满这个关中。”

蒙恬颔首不语。

就在先前一直跟在后方的张苍道:“一亩地能产麦一石有六,年景好或许一石有八,一亩地所产远不够一户人家度过一年需要的粮食。”

扶苏道:“张苍是说不论人口怎么增长,我们都不能让大秦依旧是个以耕种为根基的国家,农业是一切的基础。”

张苍行礼道:“臣正是此意。”

一个国家先有农业,才能养活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保护农业的兵马,有了兵马就能够开疆拓土,获得更多的资源。

扶苏道:“正因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耕种,一直重视垦荒,朕才有闲心去想南方的事。”

皇帝终究是皇帝,张苍心里清楚,眼前这位皇帝早已不能用当初少年时的印象来对待。

自从继位之后,皇帝的问题少了,说的话也更少了。

换言之,就是距离以前的臣子更远了。

扶苏翻身下马,牵着战马走向行宫。

北郊的行宫维持这样已很多年了,田安望着这北郊的行宫心中盘算着要不要修一修。

又见皇帝回来了,田安忙上前行礼道:“这行宫好多年没收拾了。”

扶苏道:“修一修吧。”

皇帝有时一整年都不会来北郊行宫,因此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今年偶尔来一次,才发觉有些地方漏雨,还有一些地方常年没有打扫,也需要重新驱虫。

田安对几个工匠道:“皇帝平日里也是处处节俭,修缮时就按原来的用料。”

闻言,工匠们应是。

皇帝见过太尉的第二天就回了咸阳,田安在北郊行宫多留了两天,看着行宫修缮的情况。

直到行宫修缮好,田安这才回了咸阳,向皇帝禀报。

回到高泉宫殿前,田安在殿前的石阶坐下来,扶着后腰长出了几口气。

田安是真觉得自己老了,近来总是感觉到疲惫。

一个小身影出现在眼前,田安抬眼看去见到小公主正走下了台阶来。

田安见小公主坐在自己的身侧,不自觉笑了笑。

又与小公主一起坐了片刻,田安感觉自己又有了力气,便来到了高泉宫的侧殿。

侧殿内,田安坐在华阳太后的灵位前,低声说着话:“……皇帝写了两卷书信,一卷送去了西北给了小公子礼,另一卷往南郡送去了,该是一路向南,等过了南郡会交给在洞庭郡的公子衡。”

“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很了不起。”田安低声道:“大公子去了南方,小公子去了西北,这大秦会越来越好的。”

田安与往年一样,就连说话的语调这么多年,没什么变化。

皇帝给儿子的家书,出了咸阳城一路朝着南方而去。

正值洞庭郡的夏季,公子衡看到了这卷从咸阳而来的家书,并且御史府的右相还给了陈平一卷书信。

公子衡询问道:“老师来信如何说。”

陈平神色带着一些担忧,道:“皇帝希望赵佗能分权。”

说着话,见陈平将书信递了过来,公子衡打开书信看着。

书信中说及的都是皇帝对南方的忧虑。

经过这两年的相处,公子衡自是知道陈平的为人,说陈平怕死,其实可以归结于陈平此人从来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地。

陈平收起书信道:“公子,我们去楚地走一圈,就回咸阳吧。”

公子衡道:“我都听陈御史安排。”

出门在外要听话,尤其是像陈平这样的人的话,听他的话多半是没错的。

如果陈平觉得什么地方不该去,那么那个地方就一定有危险。

出来这两年间,衡几乎走遍了中原的大半郡县,看到了郡县乡邑等等,各种各样的人。

衡道:“在我很小的时候,父皇就与我说过一些治国的事,现在想来父皇对国事与世人的看法与见解多数都是对的。”

这两年,公子衡去过各个郡县,这种游历有些像当年的秦王与商鞅,想要治国就要了解这个国家,去这个国家最穷困的地方,去最野蛮的地方。

唯有如此,才算是了解国家。

原本公子衡是想去南方看看的,但被陈平拦住了。

陈平曾说若以后在南方的官吏更多了,才可以去南方。

公子衡只好作罢,陈平找到了两个随行的御史,与他们商议着南方的事。

让这两位御史走一趟南方,去说服赵佗。

“陈御史,你说赵佗会自立为王吗?”

陈平道:“传闻这个赵佗在南方修建了他的宅院,他的宅院像是一座宫殿。”

公子衡蹙眉道:“他当真想要自立?”

陈平又摇头道:“都是传言而已,只要赵佗一直听从咸阳的安排,皇帝会给你一个好结果的,将来终会有一天他赵佗会回到咸阳。”

换言之,赵佗会害怕公子衡的爷爷,但现在的皇帝只要给赵佗足够的退路,那赵佗会更忠心如今的皇帝,将来也能够顺利回咸阳。

陈平看公子还有些气愤,道:“公子放心,公子的父皇是何等人物,岂会坐看着赵佗与屠雎滋生自立之心,不会的……公子的父皇之手腕何其强大,其城府与算计何其之深。”

“还请陈御史教我。”

见公子如此恭敬,陈平扶着公子,解释道:“世人皆爱戴皇帝,若赵佗与屠雎胆敢背弃大秦,那就是与整个大秦为敌,包括他们在关中子嗣,将再无立足之地。”

公子衡的担忧是多虑的,现在的皇帝如此强大,南方的两位将军肯定听话。

陈平接着道:“让两位大将军的分权,如此……不用三两年,更不用皇帝说,他们就会主动请命回关中。”

“若他们不回来,又该如何?”

陈平道:“他们会寝食难安,惶惶恐恐度日。”

言至此处,陈平望着函谷关方向,行礼道:“臣这一生最敬重之人,就是如今的皇帝。”

直到今年的秋天,公子衡与陈平从楚地走过来到了琅琊县。

琅琊县的守备将军兼领这里的县丞之人是王离。

小时候,衡就不喜王离这人,照理说该称他一声舅舅。

但是衡与这位舅舅自小就走得不亲近,甚至连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王离站在琅琊县外,看着迎面而来的队伍,见到了公子衡与陈平行礼道:“臣王离见过公子,陈御史。”

陈平面色如常,领着公子一路走入琅琊县内。

来到这里的县府时,已是夜里,不过秋季正是琅琊县渔民收获最丰的时节。

公子衡与陈平饱餐了一顿海鲜。

直到第二天,陈平才开始了他的巡查事宜。

“有徐福的消息了吗?”

王离摇头道:“还未有。”

衡困惑道:“徐福出海有几年了?”

“三年了。”

“你们派人寻找过吗?”

“偶尔有渔民出远海,没有见到海外的岛屿,更不见徐福。”

公子问一句话,王离答一句。

陈平看着此地的田册与赋税,目光时不时看向一问一答的公子与王离。

不过陈平也没有开口讲话,而是自顾自翻看着卷宗,这种时候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那是公子与他舅舅的事,这也是家事。

确认琅琊县的账目没问题之后,陈平与公子又去看了琅琊县的民生情况。

琅琊台依旧在琅琊县,而那个与咸阳长得一样且小一号的浑天仪就在琅琊台的行宫前。

衡站在海边道:“也不知道当年父皇与爷爷来到这琅琊台时,是何心情。”

陈平的目光也远望着大海,道:“很多人都说,其实海上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些小岛,不见活物。”

衡接着道:“我们回去。”

陈平想了想,确认了眼前该忙的事也都忙完了。

“父皇说我回去之后,可以去丞相府学政了。”

陈平道:“将来公子也可以入丞相府,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衡颔首道:“嗯。”

跟着陈平走了两年,衡真的学到了不少,见到了那些行迹恶劣的人,也见到了好人。

也真正明白了父皇的忧心所在,其实除却关中,其余的地方依旧荒凉凋敝。

衡低声道:“陈御史。”

“臣在。”

听着海浪声,衡低下头看着海水在岸边激起的泡沫,泡沫存在了片刻,又渐渐消失,周而复始。

“各地民生凋敝,田地荒芜真的是大秦数次迁民造成的吗?”

陈平回道:“公子不能这么想,若秦不发动迁民,这些人又会过得如何呢?”

衡蹙眉又看向远方。

陈平再道:“迁民的成果是巨大的,当秦一统中原之初,匈奴人几次冒犯边关,在国家面对边关之祸时,迁民一时之痛是需要忍受的,否则匈奴人就会南下,长城一破,匈奴人只需要一天一夜,就可以兵临咸阳城下。”

“陈御史,衡如此问是因在洞庭郡与楚地,还有人在议论当年的迁民之策。”

陈平看到公子衡神色上的纠结,他道:“公子,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言语左右,相信自己看到的。”

新帝五年的冬天,公子衡从琅琊县回到了关中。

这一年,徐福依旧没有消息,也没有人见到远海有船只回来。

随着公子衡的回来,有关琅琊县的消息也被送入了宫中。

右相与蒙恬在章台宫大殿内,禀报着近来的事。

蒙恬道:“今年分派了五百人去了南方为吏,其中有二十名副将前去南方,与那里的将领轮换。”

冯去疾也上前禀报,说着今年派去南方各地的官吏。

咸阳不断派人进入南方,并且不断架空两位大将军的权力。

正说着,内侍前来禀报,“公子衡与陈御史前来觐见。”

扶苏道:“让他们入殿。”

当陈平与公子衡一起来到殿内,扶苏道:“入座用饭吧。”

一盘盘菜肴被端了上来,扶苏吃着饭食,听着陈平的禀报,右相与太尉也在安静听着。

等陈平讲话,公子站出来又补充了一番。

待用了饭,陈平与公子衡又退出了大殿,扶苏依旧与蒙恬,冯去疾讲述着如今的国事。

“右相觉得陈平所言如何?”

冯去疾行礼道:“各地民生其实没陈平所言的这么好。”

扶苏叹道:“谁都想把自己的见闻说得好听些,至少让朕觉得能舒心一些。”

冯去疾颔首。

大体上,在陈平的奏疏上,对各地的记录都是实事求是的。

扶苏道:“让赵佗与屠雎分权,比朕先前所想的要顺利得多。”

蒙恬道:“来年此时,便可以让两位大将军回来。”

扶苏意识到这大秦的兵马还需要蒙恬来号令,不论是忠心与威望,都无人能够替代蒙恬。

正值饭后,扶苏眼前刚泡好的茶水,道:“劳烦右相给衡安排一个位置,让他在丞相府学政。”

冯去疾行礼道:“臣以为最好让公子在萧何身边做事。”

“不放在御史府吗?”

听到皇帝反问,冯去疾又语气平静地回道:“在外面的郡县,公子能学到更多,若公子有困惑臣亦可以解惑,将来若有建树再放到丞相府与御史府会更好。”

右相是希望公子衡能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至少从现在开始需要锻炼了。

见皇帝点头了,冯去疾与蒙恬一起告退,离开了章台宫。

章台宫外,蒙恬有些忧心道:“老夫就怕赵佗犯糊涂。”

冯去疾道:“赵佗身边有一个文吏,此人叫任嚣,是当年李斯派去的。”

蒙恬脚步依旧走着,神色带着思量。

冯去疾再道:“这任嚣多半与李斯有渊源,皇帝知道这事,李斯又是皇帝得老师,只要李斯无碍,那任嚣依旧是忠心大秦的,赵佗不会反秦。”

蒙恬善兵事也善打仗,唯独在人心谋算上,不如冯去疾,更不如李斯。

蒙恬深知自己的短处,因此在这些事上要多听右相的想法。

公子衡回来了,一家人算是小团聚,用了饭之后,衡就去了敬业县。

田安望着离开的公子,低声道:“公子是在外面住习惯了,都不习惯住在家里了。”

小公主吃着兄长带来的糕点,看着兄长好多好多的玩具。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
上一章  |  秦人的悠闲生活目录  |  下一章
秦人的悠闲生活 手机网页版
浏览记录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页面执行时间: 0.025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