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693章 112亿,一台5个亿?旧神与新神的交替时代
英特尔负责人布莱恩眉心微蹙,目光转向湾积电大中华区负责人杜元俊,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陈先生,有个提议想和您商量,能否让星源科技与阿斯麦划定业务范围?比如把EUV光刻机的订单交给星源科技,将DUV光刻机的订单交由阿斯麦负责?”
在这番话的后面,隐藏着英特尔的利益考量!
两年前,为了支持阿斯麦研发EUV光刻机,英特尔豪掷41亿美币,拿下15股份。
一旦星源科技彻底垄断光刻机市场,这笔巨额投入将血本无归。
公司背后的财团也绝不会答应!
湾积电投了14亿美币,山星投了9.4亿美币,除了想靠阿斯麦盈利,更关键是为了锁定EUV光刻机的优先供货权。
而阿斯麦也确实这么做了,第一批NXE3300B光刻机,全都卖给了英特尔、湾积电和山星。
布莱恩显然不想让这项投资打了水漂!
“不行!”
陈延森的拒绝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端到面前的菜,哪有只尝一口的道理?
既然星源科技有实力吞下整个市场,那就应该尽数吃下,这才过瘾。
见陈延森态度坚决,布莱恩立刻给杜元俊递了个眼色。
“陈先生,那换个方式如何?按地区划分业务范围,亚洲、南美和非洲地区交给星源科技,欧美地区留给阿斯麦?”
接收到信号的杜元俊斟酌着试探道。
“没问题。”
陈延森似笑非笑地看着杜元俊,痛快应下。
布莱恩和杜元俊顿时心头一喜,可他俩还没开心三秒钟,又听陈延森补充道:“不过,星源科技此前只做高端芯片业务的承诺,怕是要取消了。”
陈总的态度很明确:星源科技已经做了让步,别想着两头占尽便宜。
要么牺牲阿斯麦,要么直接开战!
布莱恩的神色骤然一僵,眉头拧成了疙瘩。
一边是41亿美币的巨额投入,另一边是与华国企业在设备、技术领域全面开战,风险难以估量。
他还真不好抉择!
一旁的阿斯麦董事长彼得,只觉得胸口憋闷得发慌。
在场所有人似乎都默认阿斯麦必输,早已做好了牺牲他的准备。
他没想到,自己没上谈判桌,却上了餐桌!
彼得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他猛地抬头,极为不满地说道:“破晓A220只比NXE3300B领先一代而已,给阿斯麦一点时间,同样能研发出相等水准的EUV设备,并保证在晶圆处理效率上超过破晓A220。”
“嗯,我相信阿斯麦的研发实力。”
陈延森率先开口回应,语气听着笃定,字里行间却藏着毫不掩饰的嘲讽。
在场谁不清楚阿斯麦的底细?
NXE3300B的Wph值,即每小时能处理的晶圆数量仅有20片,直到五年后推出的NXE3400C才勉强突破100。
而每小时235片晶圆的处理效率大关,即便到了2026年,阿斯麦在EUV光刻机领域也没能摸到这个门槛。
他实在想不通,彼得哪来的底气敢说这些话?
尽管在他眼里,破晓A220只是一台初级产品,但放在彼时的半导体行业里,绝对称得上是跨时代的尖端科技成果。
阿斯麦拿什么追?
关于这点,不光陈延森看得明白,屋内这帮在半导体行业浸淫多年的人,心里也都跟明镜似的。
彼得那些说辞,哄哄外行、自我安慰也就罢了,还想把他们这群业内人士当傻子骗?
简直可笑!
彼得的脸色难堪,他又不傻,自然听出了陈延森话里的阴阳怪气。
“陈先生,阿斯麦在光刻机领域深耕了数十年,供应链和客户基础都要比星源科技扎实,不妨大家各退一步。”
布莱恩见状,连忙急着打圆场。
陈延森听后,倏地站起身说:“开战还是合作,你们自己选,反正峰会还有两天时间,足够你们慢慢考虑。”
说完,他便转身朝着门口走去。
梁劲松快走两步,为陈延森拉开会议室的门。
何波庭与刘迅峰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向众人颔首告别。
他们并非单纯受陈延森的影响,更因为作为华国半导体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必须摆出该有的姿态,绝不能让欧美企业压过一头!
随后,紫光、华虹和沪城微电等十几家企业的代表纷纷离场。
眨眼功夫,原本坐着华国半导体企业代表的区域走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满室寂静。
“法克!华国人太嚣张了!”
彼得一拍会议桌,气势汹汹地说:“你们也都看见了,以陈延森这种行事风格,要是不趁早限制,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的利润,迟早被他吃干抹净!”
“我认为没什么不妥,破晓A220的产品性能的确强大,星源科技崛起,不代表阿斯麦的光刻机就没人要了,行业里多些竞争,完全可以公平竞争嘛。”
格罗方德的CEO桑杰笑着摇了摇头,跳出来反驳道。
“怎么封杀?不给星源科技提供配套设备和光刻胶?你们想过没有,到底是光刻机的制造难度高,还是氧化炉、等离子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和光刻胶的技术难度高?”
全程没说过一句话的黄任勋,推了推眼镜,双手一开,一脸无奈地说道。
他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一些人“联手施压”的念头。
真要论技术壁垒,星源科技能造出EUV光刻机,未必就绕不开其他设备的限制。
黄任勋停顿了几秒,接着说道:“万一双方撕破脸,陈延森索性放开光刻机的销售限制,到时候大家损失的利益只会更大。”
布莱恩皱着眉,不断在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利弊得失。
在他看来,黄任勋说的没错。
如果真把陈延森给逼急了,对方把EUV光刻机卖往世界各地,届时别说靠设备赚钱了,就连芯片产业本身的利润都会受波及。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看向彼得,心底冒出一个念头:与其大家都没钱可赚,倒不如牺牲阿斯麦一家的利益,总好过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彼得正低头沉思,隐约感觉有人在盯着自己。
他忽地抬起头,视线恰好与布莱恩撞了个正着,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你该不会是想把我推出去当牺牲品吧?
另一边。
陈延森走在最前面,带着梁劲松、何波庭、刘迅峰等人,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
“陈总,我在外滩订好了包厢,您一定要赏个脸!”
“陈先生,方才会议室里的对话我都录下来了,回头回家慢慢欣赏!”
“老周,你这什么坏习惯?开会还录音!”
“嗨,习惯了习惯了!”
一帮圈内的老总争先恐后地想请陈延森吃饭,一来是想借机拉近关系,二来更是因为刚才陈延森的表现,实实在在给大家长了脸。
多少年了!
华国半导体行业,还是头一次如此硬气!
不仅当面顶住了英特尔掌门人的压力,还把阿斯麦董事长说得抬不起头。
这事虽说和他们没直接关系,可每个人都莫名生出一种参与感,心里满是自豪。
“陈先生,我也定了一间包厢,还望赏光。”
海思的何波庭笑吟吟地望向陈延森说道。
陈延森看着围上来的众人,抬手向下虚按,然后婉拒道:“各位的心意我领了,但今天恐怕没时间。吃饭的事,咱们改日再约,我做东。”
闻言,众人也不再强求,笑着让出一条路来。
陈延森刚走出没多远,就看见林南站在前方不远处,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文件,正低头跟身边的助理交代着事情。
身后的动静让林南停下了话头,他顺势转过身,一看见陈延森,立马跟助理说了句“回头再说”,随即小跑着凑到跟前,麻利汇报道:“老板,今天新签了16台订单!买主包括台积电、山星、英特尔、SK海力士、联华电子和美光。”
陈延森听完,心里忍不住暗啐一声:这帮人真特么有意思,口号喊得震天响,结果下单比谁都积极,身体诚实地很。
陈延森挑了挑眉,接过林南递来的订单明细,快速扫了几眼,轻笑着说:“英特尔和湾积电倒是动作快,刚才在会议室里跟我讨价还价,转头就把订单送上门了。”
林南也跟着笑了:“老板,这说明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破晓A220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加上之前的6台,一共卖出22台EUV光刻机。
看上去不多,成交额却接近18亿美币。
一台破晓A220光刻机的卖价本就不低,养护服务与软件升级的费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这些配套服务全部采用捆绑销售模式。
只要你敢不买这些配套服务,星源科技就敢立刻中断所有售后支持,根本不给协商空间。
可别觉得这种做法过分!
陈延森不过是把阿斯麦曾经做过的事,重新再做了一遍而已。
“明天对外宣布,由于产能有限,星源科技即日起停止接单。”
陈延森思索片刻后说道。
他计划先完成自身生产线的布局,之后再逐步提升光刻机的出货量。
况且,眼下破晓A220的售价仅为7000万美币,终究还是太便宜了。
他打算等到年底,对设备稍作优化、更换型号名称后,就将价格上调至9000万美币。
“好的,老板。”林南当即应声回道。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一间私人会所内,黑石、先锋、富达投资与高盛资产等机构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有人端着加冰的威士忌浅酌,有人手持雪茄吞云吐雾。
“诺伊顿和彼得那边传来消息,陈延森的态度十分强硬,只肯在芯片市场做出一定让步,在光刻机领域却寸步不让,甚至还想取代阿斯麦的地位。”
高盛董事长理查德端起酒杯,语气平淡地说道。
“那他肯让出一部分股权吗?”
富达投资的阿比盖尔追问道。
若说英特尔、阿斯麦与湾积电是站在台前的角色,那黑石、先锋、富达投资和高盛资产,便是背后真正掌控局面的最大资本推手。
通过代持、子公司投资链等手段,这几家机构手中掌握着全球90以上公司的股份。
“还没谈到这一步,毕竟光是光刻机业务范围的划定,陈延森就半点不肯吃亏。”
理查德说着,轻轻耸了耸肩。
“比尔,你怎么看?”
黑石集团的董事长劳伦斯抬手晃了晃酒杯,向身旁的男人问道。
比尔是先锋基金会的CEO,在商界摸爬滚打近四十年,今年刚过六十,在北美金融圈里地位举足轻重。
他沉吟片刻,开口说道:“陈延森说到底也是生意人,只要拿出与之匹配的筹码,就没有拉拢不了的人。别总想着用强硬手段,能用钱解决的事,从来都不算问题。”
“可要是他不答应呢?”
劳伦斯抿了一口酒,又问道。
“森联资本在北美不是有Mimo、橙子手机,还有KuaiGo打车、拼呗和筷跑吗?难道这些业务全都合规?”
比尔话里带着几分深意,缓缓说道。
敢不配合?
那森联资本就滚回亚洲去!
别想在北美有半分立足之地!
“让诺伊顿继续去谈!”
劳伦斯看向理查德,不紧不慢地吩咐道。
傍晚时分,陈延森从李青松的奥迪上走下来,神色平静如常。
造出光刻机好比“打造武器”,而谈判则是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武器即便再精良,若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终究无法为谈判争取到更有利的结果。
对此,他压根不着急。
这场峰会要持续到9月20日,眼下还有两天时间。
他倒要看看,最后到底是谁先撑不住!
同一时间,“2014年国际半导体峰会”和“破晓初战告捷,成交额达18亿美币”的消息,在行业内外甚嚣尘上。
网友们也炸开了锅,在评论区议论道:“好家伙,这才几天功夫,就卖出22台了!”
“这哪里是什么行业交流会,分明是星源科技的采购洽谈会!”
“18亿美币,相当于112亿华元!卧槽,一台5个亿啊!”
此时,网上针对破晓A220的质疑声瞬间消失。
阿斯麦今年才卖了4台EUV光刻机,星源科技是22台,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另一边,马立云带领着阿狸高层,一同出现在了纽交所的大门前。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