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689章 大鱼要吃,小鱼也不能放过连跳两级,直接上14纳米
iPhone6与iPhone6Plus在华上市后,销量远不及预期。
这边库克还没显露出焦急,华强北的手机配件厂商们却先慌了神。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他们早就提前从北美地区弄到了样机,不少商贩更是备下了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手机壳、钢化膜等配件,本想借着新机热度大赚一笔。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新机首日仅卖出30万台现货,而剩下的120多万笔预售订单,还得等三到五天才能陆续到货,配件根本没处消化。
“干!全是没用的东西!”
华南地区的配件厂老板们看着堆积如山的存货,个个大失所望,满是懊恼。
毕竟对他们来说,少赚就是亏!
值得一提的是,橙子科技虽然没有正面针对苹果展开打压,却凭借自身在处理器、操作系统、触摸屏、摄像模组和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硬实力,悄然在用户心中种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苹果这款刚上市的新机,竟然还比不上橙子科技半年前发布的曜橙X2Plus。
与此同时。
黄甫江的晨雾刚散去不久,沪城国际会议中心,便迎来了数百名海内外的参会者和媒体记者。
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全球巨头齐聚于此,表面是为交流,实则为窥探、博弈与站队。
华国半导体的行业代表个个面带喜色。
反观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企业代表,却全都面沉如水,脸上没有丝毫的笑意。
陈延森吃完早饭,坐上一辆银蓝相间的红旗L5,迎风驶向国际会议中心。
恰好此时,防空警报响起。
远在会议大厅的部分参会者,这才反应过来,星源科技为什么要与国际半导体协会沟通,将峰会的举办时间定在9月18日。
入口处,站着黑压压的一群记者。
“陈延森怎么还没来?上午不仅有国际半导体的峰会,还有星源科技的新品发布会,我们报社派了两组人过来。”
《沪城晚报》的记者靠在墙边,不时地探头张望,并不忘和一旁的同行闲聊。
“据说破晓A220都卖出去6台了,不知道能否借助国际半导体峰会的契机,再多卖几台?”
《庐州日报》的记者小声嘀咕道。
在他看来,出货量越多,说明破晓A220EUV光刻机的市场认可度就越高。
好东西是不愁卖的!
“光刻机又不是大白菜,一块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和镀膜处理都得好几个月,更别说整机生产了。阿斯麦作为光刻机行业的巨头,每年也就100多台的产能。”
《国民日报》的记者笑着说道。
从陈延森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向来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尤其看重芯片这类关键领域的布局。
因此,星源科技在产能拓展初期,那些宝贵的产能资源,多半会被他优先投入到自家芯片生产线的组建上。
要知道,只有把芯片制造的主动权握在手里,才能真正巩固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优势。
从本质上来说,星源科技成立之初的市场定位便是Fab工厂,而不是设备制造商。
十分钟后。
红旗L5缓缓停在国际会议中心正门,车门打开的瞬间,陈延森稳步走下,剪裁得体的西装,把他的身材映衬得格外挺拔。
记者们见状,连忙小跑着上前。
四名风隼安保的工作人员,立即组成人墙,将陈延森护在中间。
“陈总,请问星源科技有进入DUV光刻机的打算吗?”
央视的记者跑得最快,甩开一众海内外的同行,把话筒递到了陈延森的面前。
陈延森轻轻一笑,抬手示意安保人员不必过度阻拦。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不小,却让人听得极为清晰:“DUV光刻机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重要设备,特别是在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星源科技当然不会忽视这一领域。”
言外之意,星源科技既要吃大鱼,也不会放过小鱼。
几名北欧的媒体记者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担忧。
从破晓A220的功率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来看,星源科技绝对掌握着多项能提升晶圆处理效率和良品率的核心专利。
阿斯麦危险了!
要知道,阿斯麦在DUV光刻机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若星源科技真要涉足,无疑会对其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猛烈冲击。
“目前行业内大多是先做DUV再攻EUV,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突破EUV技术,再回头优化DUV方案。”
陈延森进一步解释道,他顿了顿又说,“这样做有两个考量:一是EUV技术能直接解决高端芯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像天工A系列处理器的后续产品,就需要更先进的制程支持,毕竟苹果已经用上了20纳米制程的A8处理器,天工科技也不能停滞不前。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跳过20和16纳米制程,从14纳米制程入手,推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芯!
二是EUV研发过程中积累的精密控制、光学成像等技术,能反哺DUV设备和上下游的产业链,让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在性能和成本上更具优势。”
闻言,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不仅记者们在屏息倾听,就连不远处的阿斯麦、高通和美光的代表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关注着陈延森的每一句话。
《国民日报》的记者立刻追问道:“那星源科技的DUV光刻机预计什么时候能推出?会优先供应哪些企业?”
“预计年底,明年第一季度会交付一部分。”
陈延森淡淡说道。
事实上,周围的人大多还沉浸在震惊当中,因为他刚刚说了,要连跳两级,研发14纳米制程的芯片。
乍一看似乎有些贪功冒进,但实际上即便陈延森不干预,以梁劲松的能力,只要给他半年时间,绝对能在14纳米制程领域将良品率提升到60以上;若给足一年时间,良品率突破95也不在话下。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梁劲松此前在山星就干过类似的活。
他曾带领团队完成了从28纳米到14纳米制程的技术跨越,而且比湾积电更早实现14纳米制程的量产。
本身就有成熟的工艺经验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如今再从头攻克一次14纳米制程,自然不会有太高的难度。
这也正是湾积电会气急败坏地将梁劲松告上法庭、启动竞业协议的原因。
因为梁劲松这人,是真的有能威胁到他们的硬实力。
“陈总,既然有了国产光刻机,您认为,国产智能手机的价格会下降吗?”
《虎嗅IT》的记者问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他话里的潜台词是,一旦有了自家的光刻机,芯片的制造成本自然会随之下降,而芯片作为智能手机的核心部件,其成本降低会直接带动手机整体物料成本的缩减。
照此逻辑,智能手机的定价理应跟着往下调才对。
陈延森听到这个问题,先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记者对“芯片成本与手机定价关联”的判断。
随后,他语气沉稳地给出答案:“芯片成本下降,确实会为手机定价提供更多空间,但‘降价’不该是唯一的方向,更不是我们突破技术的最终目的。”
不想降价吗?
原本期待“低价手机的记者们纷纷竖起了耳朵。
陈延森继续说道:“国产手机行业在过去,普遍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和采购成本,比如某海外芯片厂商,曾要求华国手机厂商‘每卖出一部搭载其芯片的手机,需额外支付5的技术服务费’,这直接推高了手机成本。”
记者们一听,就知道陈延森在说高通,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笑意。
在手机行业里,橙子科技是最刚的一个,与高通正面交锋,丝毫不落下风。
并且,在过去的一年里,还联合英伟达、联发科,从高通手里抢走了三四成的市场份额。
在‘合纵连横’上,没人比陈延森玩得更熟练。
“现在有了国产EUV光刻机,我们能自主控制芯片的研发、生产和供应节奏,这首先会打破‘海外芯片厂商垄断定价’的固有格局。”
陈延森的声音逐渐提高,然后补充道:“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成本降低的部分能被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比如提升手机的续航、影像、AI性能,或者研发折迭屏、软性屏、卫星通信等创新功能,而不是陷入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
《虎嗅IT》的记者追问:“那普通消费者什么时候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总不能只看厂商的技术升级,却看不到价格变化吧?”
“消费者的好处会分两个层面来体现:短期来看,国产芯片的稳定供应会让手机厂商摆脱‘芯片断供’的风险,大家不用再为了抢芯片而‘饥饿营销’,购买手机时能有更多选择,不用再花高价‘加价购’。
长期来看,当国产芯片在高端领域突破后,海外芯片厂商为了竞争,必然会降低价格、开放更多技术授权,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陈延森耐心解释道。
如果手机厂商继续打价格战,上下游的供货商和工人都赚不到钱,那生产出来的手机谁来消费?
难道一直出口不成?
这话得到了现场不少人的认可。
《国民日报》的记者在本子上写下:“技术突破的终极意义,是打破垄断、重塑行业规则,让产业链各环节都能回归‘良性竞争’,让厂商有动力创新,消费者有更多实惠。”
这时,格罗方德的CEO桑杰刚好下车,一看到陈延森,赶忙笑容满脸地迎了上去。
这一幕让北美地区的半导体企业代表瞬间破防,心里不由地骂道:“你到底是华国的半导体公司,还是灯塔国的半导体公司?”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