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训仁政非慈,强权为基
大明城外围,李骁带着金刀沿着工地外围的戈壁缓慢骑行。
远处的工地上,奴隶们如同蝼蚁般忙碌,监工的皮鞭声隐约传来。
金刀皱了皱眉,忍不住问道:“父王,那些奴隶都是战败的俘虏?也就是咱们的敌人!”
“本应该对咱们恨之入骨,是如何管的他们老实干活?”
李骁勒住马,目光投向工地,沉声道:“管理奴隶,靠的是铁律。”
“除了监工,这里还驻扎着五千人的军队,一旦有奴隶暴乱,格杀勿论。”
“你看那边……”
他指向工地边缘的壕沟与瞭望塔:“奴隶们被分区域封闭管理,每个区域之间用土墙隔开,不能随意走动。”
“还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同队的人全部处刑,同区域的奴隶都要受罚。”
金刀顺着李骁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工地被划分成一个个方格,每个方格外都有手持长矛的士兵巡逻。
“那他们要是私下反抗怎么办?”金刀又问。
“靠分化。”
李骁解释道:“我们会从奴隶里挑出小部族出身的人做基层监工,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权力。”
“这些人一旦有了权力,欲望就会膨胀,为了保住这点好处,会比咱们的监工更卖力地盯着其他奴隶。”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合作者’能得到更好的食物和住宿,偶尔还会有一些卖不出去的老女奴送来此地,激励这些奴隶更大的干活劲头。”
“而这,就是这些异族监工们所追求的‘特权’。”
“他们的合作,是维持营地运转的关键。”
“还有告密人。”
钱大户骑着马跟在身后,轻声的补充道:“我们会在战俘里培养‘眼线’,建立告密通道。”
“不管是普通奴隶还是合作监工,他们的言行都会被监视。”
“只要有逃跑计划、反抗情绪,甚至消极怠工,都会被立刻汇报上来。”
金刀听得瞪大了眼睛,这些东西都是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感觉很是新奇。
这时他看到远处的土墙边挂着一排干枯的尸骨,风吹过,尸骨发出“咯吱”的声响,他心中一紧:“父王,那些是……”
“是不听话的奴隶。”
李骁语气平静:“对不服从管理、试图逃跑或反抗的,直接处决,还要挂在显眼的地方杀鸡儆猴。”
“只有让他们害怕,才能乖乖干活。”
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砖窑附近,奴隶们正扛着沉重的青砖往城墙方向搬运,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疲惫。
“他们每天要干多少活?”金刀问道。
“有严格的劳动定额。”
钱大户回答:“每个奴隶每天必须从砖厂搬运两千块砖去工地。”
“工匠需要砌三尺高、一丈长的墙或者烧一千块砖。”
“要是质量不好,比如砖没烧透、墙砌歪了,轻则被皮鞭抽打,重则直接处死。”
“口粮也和工作量挂钩,不劳动者不得食。”钱大户继续道。
遵照李骁的吩咐,将建造城墙和管理奴隶的这些弯弯绕绕,都讲给小王爷听。
“完成定额的能多吃一口,超额的能分到豆饼;没完成的,只能吃草,甚至饿肚子。”
“豆饼?那不是给马吃的吗?”金刀惊讶地问。
就是豆子榨油之后剩下的豆渣,这可是好东西啊。
很多百姓都靠着豆渣来补充营养呢,更是牛马最喜欢吃的食物,能增强体魄。
每当大战爆发的时候,秦国士兵们都会给战马喂食豆渣甚至是豆子、主粮。
金刀不明白,豆渣这种好东西,竟然会分给奴隶吃?
钱大户苦笑一声:“回小王爷,不给不行啊。”
“若是没有豆渣的话,这些奴隶会很快大量累死的。”
“而且豆饼已是奴隶能吃到的最好东西了,只有偶尔能吃到一点,他们平时主要吃麸糠、草叶,还有蟋蟀。”
“草叶和蟋蟀?”
金刀彻底愣住了:“草怎么能给人吃?蟋蟀又怎么来的?”
“草是戈壁上随处可见的,和麸糠一起煮在粥里,好歹也能让肚子吃个水饱。”钱大户解释道。
“蟋蟀是专门饲养的,产量高、繁殖快,一个月就能收获一批。”
“战俘里有个天竺矮黑人在老家经常吃不上饭,给贵族种地得来的粮食全部上缴,全村都要靠吃蟋蟀活下去。”
“属下让这个天竺人带着一批奴隶养蟋蟀,没想到真让他养成了。”
“虽然不够吃,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奴隶们抢着要。”
一旁的李老扁也是轻轻摇头,补充道:“在这种地方,别说蟋蟀了,老鼠、蛆虫都是好东西。”
“那些天竺矮黑人,甚至主动要牛粪吃,说那是神圣的,能消灾治病。”
“咱就想不明白了,那玩意咋吃啊?恶不恶心?”
李老扁看来,这次西征带回来的这群天竺矮黑人,简直和其他人类完全是两个物种。
说起吃牛粪的事情,钱三户也不嫌恶心了,摇头说道:“若不是担心爆发瘟疫,我都想让这些矮黑人用牛粪养蛆虫给其他奴隶吃了。”
在钱三户的眼中,这些奴隶统统都是消耗品,平均也就两年的寿命。
根本用不着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反正是注定走不出这里的。
可惜,蛆虫那玩意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可一旦爆发了瘟疫,有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地方,不值得。
所以,钱三户只能加强对工地的封锁,绝不能让这些奴隶跑出去。
听着钱三户的述说,金刀的脸色很是难看,他从小在龙城长大,虽听过大人们说战争残酷,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可他毕竟是李骁与萧燕燕的儿子,体内流淌着铁血血脉,很快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神也渐渐坚定。
李骁将金刀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点头。
这孩子没有被眼前的残酷吓退,反而能快速收敛情绪,这份心性,已远超同龄之人。
“金刀,你如今看到的,只是这乱世中最寻常的一角。”
“父王今日带你来,不是要让你害怕,而是要让你明白,权力从来都不是靠锦衣玉食堆出来的,是靠白骨垒、血汗浇出来的。”
“你将来要继承的,不是一座安逸的龙城,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帝国,是千万人用命换来的疆域。”
他抬手,指向远处仍在忙碌的奴隶,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你看那些奴隶,他们为何会沦为阶下囚?”
“因为他们的部族弱,他们的君王无能,所以只能任人宰割。”
“这世间的道理从来简单,你若不强,将来秦国的百姓,就会变成今日的奴隶;秦国的城池,就会变成他人的战利品。”
金刀抿紧嘴唇,握着缰绳的手又紧了几分,眼中的坚定更甚。
“未来咱们进了中原,或许会有一批人在你身边大谈孔孟之道。”
“告诉你什么是‘仁政’、‘爱民’,这些话有几分道理,但不全都有道理。”
“你可以用它,但不能信它。”
李骁继续说道,语气冷冰:“你要记住,仁政是给治下百姓的,不是给敌人的;爱民是护自己人的命,不是让自己人任人欺负。”
“否则,宋国就是前车之鉴。”
“当年父王在河西堡起兵,若心慈手软,早就成了他人刀下亡魂,哪有今日的秦国?”
“你若将来对敌人讲仁慈,就是对秦国百姓的残忍。”
他顿了顿,看向金刀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还有,你要学会看透人性。”
“方才钱大户说的‘分化奴隶’,不是父王教他的阴狠,是乱世生存的法则。”
“人皆有欲望,或图一口饱饭,或图一点权力,或图一个女人。”
“你能看透这些欲望,就能用它来聚拢人心,也能用来瓦解敌人。”
“但你更要记住,自己不能被欲望吞噬,权力是工具,不是目的;财富是保障,不是枷锁。”
“父王,那……咱们修建大明城,用这么多奴隶的命,算……算仁政吗?”金刀犹豫了一下问道。
李骁没有丝毫犹豫说道:“他们是不服王化的异族,是敌人,不是我们大秦的百姓,不配享有我大秦的仁政,只配承受我大秦的铁拳。”
李骁的目光投向远方的大明城轮廓,缓缓道:“大明城建成后,会成为秦国的新都,能护百万百姓安居,能让秦国的基业传得更久。”
“今日这些奴隶的命,是为了将来更多秦人的命,这不是残忍,是取舍。”
“身为君主,最难的不是杀伐,也是取舍。”
“知道该舍什么,该取什么,该为谁舍,该为谁取。”
“你若将来做不到这点,就守不住这天下。”
他抬手拍了拍金刀的肩膀,力度不轻不重,带着父亲的期许:“永远不要相信‘太平’会从天而降。”
“这天下,是打出来的,是守出来的,今日咱们压着奴隶建城,明日就要带着士兵打仗,后天还要想着怎么让百姓吃饱穿暖。”
“一刻都不能松懈,你若将来贪图安逸,就算有再好的基业,也会被人抢走。”
“儿子记住了。”
金刀抬起头,眼神清澈却带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儿子不会让父王失望,不会让秦国百姓失望。”
李骁看着儿子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欣慰。
他知道,这些话金刀今日未必能完全懂,但只要记在心里,将来经历得多了,自然会慢慢明白。
这比在学堂里读十本、百本兵书都有用。
下一步,李骁还会带他去真正的战场,感受那份残酷与血腥。
与战场的惨烈相比,就算是这十万奴隶全死了又能算什么?
煞气重,影响大明城的气运?
他抬头看向大明城的方向,喃喃自语说道:“历史上,哪一座王朝的帝都修建,没有埋葬千万条人命?”
“区区煞气,将来王朝的龙脉,自会将其镇压湮灭。”
钱大户在一旁附和:“大王所言极是。”
“等大明城建成,成为秦国帝都,这里的血腥气,都会被龙脉滋养的国运所覆盖,只余下繁华。”
三日巡视结束,队伍离开大明城,直接向东行进五百里,前往庭州。
这里是大漠州的治所,也是唐朝北庭都护府的旧址,更是秦国的商贸重镇,很多工坊在这里拔地而起。
一路之上,成片的农田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庄家长势喜人。
未来,这里将会成为秦国的统治核心。
然而这个决定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政治考量。
李骁不禁想起北魏旧事:当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导致北方鲜卑贵族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最终酿成震动天下的六镇之乱。
今日的秦国,与当年的北魏确有几分相似。
金州草原是秦国铁骑的摇篮,子民骁勇善战,是李骁起家的根基所在。
而南部的大漠州,则是广袤的农耕区,堪称秦国的粮仓。
若将都城从龙城迁往大明府,难免会让金州将士心生芥蒂,担心失去往日的地位。
这些草原上的子民是李骁的基本盘,绝不能让他们感到被抛弃。
所以,在迁都的同时,必须要保证金州的政治地位不下降。
于是,李骁打算将金州和大漠州合二为一,统称为直隶,乃天下州省之首。
如此,既能保持草原铁骑的战斗力,又能依托大漠州的粮草供给,形成军政互补的格局。
只要直隶稳固,秦国便可稳坐江山。
抵达庭州后,李骁仔细巡视了当地的农耕情况,检查了庭州官府的各项政务。
离开庭州,队伍向南进入西州,这里曾是高昌回鹘王国的地界,如今经过秦国多年的移民,汉民数量早已远超回鹘人。
走在西州境内,无论是店铺招牌还是百姓服饰,都与汉地无异,连原本说回鹘语的老人,也能用磕磕绊绊的汉话与人交流。
“父王,这里的回鹘人,和汉人没区别了?”金刀好奇地问。
李骁解释:“咱们秦国不分族群,只要愿意说汉话、穿汉服、遵守秦法,就是秦民,时间久了,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在西州,李骁除了检查耕种,还特意前往白石山与硫磺沟两座矿区。
白石山盛产硝石,硫磺沟则产出硫磺,这两处是秦国火药原材料的主要产地,战略意义重大。
远远望去,矿区被高墙与壕沟包围,岗哨林立,巡逻的士兵手持弓弩,戒备森严,根本看不到矿区内部的景象。
“父王,这里的防守怎么比大明城还严?”金刀问道。
李骁语气凝重:“火药是咱们秦国的利器,绝不能泄露出去。”
和大明城一样,这两座矿区用的都是奴隶挖矿,但更加严格。
进了矿区的奴隶,就别想活着出来。
外面说的‘刑满释放’,其实就是让他们‘解脱’了。
这种事情在后世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了。
根本没有人权的概念。
西州的巡视结束后,队伍终于抵达高昌城。
此时,宋国使团已在高昌城等候了五日。
李骁在巡抚府的议事厅接见了他们,周伯温与吴焕一进大厅,便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
李骁身着玄色龙纹常服,端坐在主位上,虎目锐利,不怒自威。
两人心中暗自发虚,毕竟眼前这位,是把金国打得惨败的秦国之王,绝非宋国龙椅上那位被权臣扶持上位的‘官家’可比。
但身为宋国使臣,他们不能失了体面,连忙整理衣冠,上前躬身行礼:“宋国礼部尚书周伯温、兵部侍郎吴焕,见过秦王陛下。”
李骁神情平淡,微微点头:“两位使臣免礼,坐。”
在他旁边坐着的正是宋国公主赵玥,见到故国之人,早已按捺不住激动。
起身对着周伯温与吴焕行了一礼,声音带着哽咽:“周大人、吴大人,不知我父王母妃身体如何?临安城一切还好吗?”
周伯温连忙回应:“公主放心,王爷与王妃身体康健,临安城也一切安好。”
“临来之前,王爷和王妃还托下官给公主带来了家书和礼物,更是高兴于公主为秦王诞下麟儿。”
说着,便掏出一封信件交给了旁边的侍女,赵玥打开之后,泪流满面,更加想念父母。
但是身为赵家的公主,和亲来了万里之外的北疆,这一辈子恐怕都没机会再回宋国了。
留下赵玥在一旁独自流泪,李骁和两人谈起了正事。
“此次我们前来,一是为老王爷祭拜,二是有要事与大王商议。”
李骁闻言,淡淡说道:“祖父早已下葬,陵寝偏远,不必特意去打扰他老人家。”
“你们若有心,在此地设个香案,上香聊表心意便可,有什么要事,直接说吧。”
周伯温与吴焕对视一眼,吴焕率先开口,语气恳切。
“大王,金国这两年对我宋国百般欺压,不仅索要巨额岁币,还时常袭扰我边境州县,杀害我大宋子民。”
“我大宋君臣皆愿与秦国联手,再次北伐金国,共讨此贼。”
两人都是韩侂胄一派的主战派,事关他们本身的利益,说起金国的恶行,言辞间满是愤慨。
然而,李骁听完,脸上却毫无表情,缓缓说道:“两位使臣的心意,本王明白了。”
“但秦国刚刚结束西征,士兵疲惫,粮草消耗巨大,短时间内不会再与金国开战,需要休养生息。”
“至于联盟北伐之事,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周伯温与吴焕闻言,脸色无奈,但心中也没有失望,早就知道这不是简单能完成的任务。
两国交战,需要的是实际的利益,可不是他们空口白牙一张嘴。
吴焕深吸一口气,语气依旧恭敬却多了几分恳切:“大王的考量,臣等明白。”
“只是臣斗胆进言,若秦国愿出兵,我大宋可提供三十万石粮草、五万匹绢布,还可与秦国交易更多的茶叶和丝绸……”
他知道,空谈“共讨金国”毫无意义,只有抛出实际的好处,才能让李骁动心。
毕竟金国不敢招惹强大的秦国,只会对宋国可着劲的欺负。
周伯温也连忙补充:“不仅如此,若北伐成功,金国故地的划分,我大宋也愿以秦国为主。”
“燕云、河东之地,皆可归秦国所有;我大宋只求收回河南、山东故地,恢复当年疆域便可。”
这仅仅是第一轮谈判而已,实际上韩侂胄给他们的条件更宽泛,就连山东都能舍弃。
只求收回河南便可,毕竟开封旧都对宋国意义非凡。
而之所以敢放弃这么大片的领土,韩侂胄也是有赌的成分。
他对秦国的国策也早有耳闻,那是对士绅贵族相当不友好。
而中原乃是士绅的大本营,尤其是女真人为了让士绅们配合统治,放开了很多权力。
士绅们在女真人这里吃的满嘴流油,秦国人来了之后连口汤都不给喝了,甚至把锅都给砸了。
肯定不愿意。
所以,韩侂胄赌的就是秦国在中原的统治长久不了,最后还是需要宋国北上收拾残局。
当然,真正的地盘划分,还是以双方大军实际占领为主。
听着两人的条件,李骁还是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淡淡道:“两位使臣提出的条件,本王知道了。”
“但秦国休养生息的打算,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些条件,容本王与大臣们商议后,再给你们答复。”
周伯温与吴焕对视一眼,心中了然。
李骁没有直接拒绝条件,便是还有商议的余地。
他们也不再多说,当下躬身应道:“多谢秦王,臣等在高昌城静候佳音。”
他们打算通过赵玥再吹吹枕边风,或许能让李骁更快下定决心。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