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全能大画家 订正贴·错漏一箩筐
(这是一些背景上的订正贴,不看并不影响阅读。)
之前的序言里说,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背景,环境,情节内容,都不够准确——它是在完全架空舞台上的舞台剧,水晶球里的四季变幻。
理解。
就像把三国演义倒过来,七分虚,三分实。
写书就像生产队的驴子,一睁眼睛就欠下四千多字,几乎天天都是压着十二点更完,所以文中有很多背景内容,大到舞台环境,小到弹钢琴,拉小提琴的技法,完全就是凭着脑海里不知多久前剩下印象,甚至是拍脑袋的想象,随手填上去的。
比如蔻蔻跳芭蕾舞的那段,我就买了几本芭蕾的书,顺便把天鹅湖从头到尾的又看了一遍。
但到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四手联弹“德彪西”的时候,我本来想久违的再去翻翻不知扔到哪个犄角旮旯的乐谱,再摸摸已经落灰的钢琴。
但是嘛。
写到哪里的时候,一看时间,23:52分,嘚,翻什么乐谱啊,随便信手编了几个乐句就给丢上去了。
这种事情文中很多。
有些是特意虚构的,有些是单纯不了解写错的。
就像前言里所写的那样,本文的初心就是尊重一切地域,民族,国家,所有的正直而善良的人,所有付出人们心血结晶的艺术形式。无论来自哪里,从最爱的中国画到钢琴。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非洲,这些都是可贵也可敬的,无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
我不希望本雅明式的傲慢错误出现在我的文中。但客观现实就是,本雅明式的不了解的错误大约一定会出现,尤其是在每天十二点更新的情况下,还是在描写所不熟悉异国。
一般来说。
写作的时候,有时间翻翻书,我会把这种错误顺手改了,有些时候,互联网上的信息众说纷纭,你也不知道哪个说法是真,哪个说法是假。
所以。
理清这些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
我担心顺手改完以后,以前的书友并不知道,所以,有些东西太久远,不太好改。反正就手改都改了,我就专门开个订正贴,把文中一大箩筐的背景谬误装进去。
以前的改就改了,我也早忘了。
之后的,我再发现哪里可能写的有问题,就会在这里单独说明一下。
当然。
还是那句话,它就是随手一写,本文是架空世界观,所有出现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都是纯粹虚构的。背景环境,也全是。
所以本来就是博大家一笑的作品,很多艺术史、画展和环境方面的内容,还是要以专业的学术书籍为准,很有可能的事情是,不仅文中是错的,这个贴里所订正的内容依然是错的,所以就叫它错漏一箩筐好啦——
1、杨·凡·艾克
我一直记得杨·凡·艾克是油画的发明人,在中世纪末从蛋彩画改进了油画。
但后来翻翻书之后。
目前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也有观点认为,油画发明是一种不断演进的过程,就像水彩一样。油彩的应用在历史上多有出现。
不过。
靠谱的观点依然认为,杨·凡·艾克是油画的革新者。
自他开始。
欧洲艺术家所使用的油画配方,与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2、新加坡双年展
传统意义上的新加坡双年展,并不设立传统的一二三等奖,而是由观众投票获得受欢迎的艺术进行。
3、安迪·沃荷
这是一个中国港台的译名,通常来说,更常见的标准译法应该是安迪·沃霍尔。
4、蔡国强
蔡国强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当代艺术大师,烟火大师,威尼斯金狮奖获得者,198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自幼习画,兼修武术和小提琴。
顾为经在文中学习中提琴的经历,便又部分源自于此。酒井胜子的一些经历,也源于曾看蔡国强先生的采访里——“从心里讲,日本男人和社会对女孩子的感觉,我很失望。”
蔡国强先生于1986年赴日留学,在日本艺术圈发展,初时不算受人关注,后在福岛磐城举办个展引起成功,NHK为其拍摄纪录片引发国际讨论。
与九十年代,拿到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
南条史生,则是日本著名的策展人和艺术学者。南条史生曾在1996年于纽约策划了蔡国强进入纽约的第一个大型个展。有说法说,南条史生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策化了“超国度文化展”,推出了两位重要的艺术家,伊朗艺术家纳莎特,和华夏艺术家蔡国强。
我写作期间可能把上述信息全混在了一起。
超国度文画展按照网上的信息是1995年。而蔡国强拿到金狮奖肯定是1999年。
肯定不是一场展览。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