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虎贲郎 第687章 党争之初
武功,储粮邸阁。
邸阁外的瞭望塔上,诸葛亮端着热茶怔怔望着西侧的陈仓所在。
关中形势大致上已经摸透,可现在让诸葛亮为难的是苏则已经动手的计划。
问题也在这里,早早不动手,拖到现在动手就有些仓促,有陷自身于不忠的嫌疑,毕竟多多少少有观望成败以及风向不对就火速灭口的嫌疑。
作为一个琅琊人,而且与河东、三辅等各种西州士人牵连不深的人,诸葛亮本可以置身事外。
然而苏则考虑的也十分的充分,也有太多的理由。
现在他们若是突然动手擒拿裴茂,逼迫裴茂自杀,那可以尽可能保存西州本就残存不多的元气,降低政治动荡。
此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谁也不清楚株连之下,会有多少人倒霉。
以赵基几次出征关东的行为来看,以及太原衣冠尽数覆灭一事来看,赵基亲自动手的话,那数万家功勋之士将会一朝之内贬为官奴。
这会对即将爆发的雒阳决战造成十分严重的士气打击。
诸葛亮思索着,将渐渐变温的茶汤一饮而尽后,扭头去看几个在塔下等候的军吏。
这些人也都看着诸葛亮,他们除了保护诸葛亮外,还有两道命令,一个是控制武功邸阁,保证军队退回来时有充足的应急粮食;另一个就是警惕、监视苏则。
现在他们已经通过赵基签发的命令,从孙资手中拿走了武功邸阁的控制权。
孙资则安排十几名护卫,送到陈仓去述职。
而苏则也进驻长安东北角的高陵,已经开始动手拦截、抓捕各种公派信使、流动的私人,至于能搜到什么,目前也就苏则自己清楚。
诸葛亮可以算是目前武功的代理邸阁长,他快步下瞭望台,径直进入附近的温暖土屋。
整个邸阁范围内,火种是严格管理的。
土屋内,光线并不是很好。
诸葛亮坐到主位,铺展纸张,缓慢研墨之际,才慢慢适应屋内阴暗的光线环境。
他捉笔书写,决定把最终处断权交给赵基,不准备配合苏则。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生擒裴茂,保住裴茂的命,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将同谋者一网打尽。
对待这种事情,诸葛亮虽然没有从政过,可以他的家学渊源以及学习见闻而言,他自然清楚相关的中高级大吏倒下后,对方的门生故吏都会一并降级或闲置,关系亲近一点的会遭受更严格的处理。
而往往因此丢官的官吏,罪名也非常的简单,就四个字‘坐公事免’。
若是撬开这些中高级大吏的嘴,上了这份名单,那起步就是流放充边!
一连两道文书写好,一份是给赵基的,一份是授命书,命令随行的骑士径直前往长安,去控制长安城内的京兆郡兵,封锁京兆尹府衙。
具体怎么控制、保护裴茂,就要看执行命令的人能否扛住裴氏的压力。
扛不住来自裴氏或其他方面的压力,真有可能疏忽之下,导致裴茂吞金、服毒自杀。
诸葛亮并不熟悉这些临时派给他的人,不过有一点很明确,这些诸葛瑾选拔的人,多是青徐籍贯,少部分是陈王旧部。
再次检验两道文书无误后,诸葛亮将给赵基的那份文书用两片木牍夹了,缠绕丝线固定,并进行泥封,胶泥上盖印,这份文书就放在火炉近处先进行烘干。
拿了另一份文书就低头走出土屋,对迎上来的几名军吏说:“我意已决,今罪证越发清晰,不能再拖,拖则事变。立刻接管京兆郡兵,其都尉若有迟疑反抗之状,立刻擒捕。随即调动郡兵封锁京兆府衙,软禁裴巨光,以等待太师询问。裴巨光这里,不分昼夜,时刻要有四名卫士监督其生活起居。就是如厕更衣,也要有两人贴身相随。”
诸葛亮语气清朗,眉目严肃,环视这些人:“谁肯去?”
必须要保住裴茂的命,事后若不能肃清裴氏党羽,那么执行命令的人肯定会遭受报复。
但此刻没有人会犹豫,作为赵基的中军军吏,哪怕职位低一些,只要步入军吏阶层,就会接触并被动学会幕府的运作方式。
都很清楚,明年开春前要有最少二十五万户的官佃,才能将征胡一役的吏士功勋、待遇酬功到位。
这么大的开源压力摆在那里,才有了现在的凉州战场发生的一切。
可凉州不能尽数放弃,天水、安定、陇西、武都、金城这陇右五郡是不能直接放弃的,就连河西四郡中的武威郡,也要保留一定的生产人口。
所以从凉州外迁到朔方七郡的人口,其实是很有限的,至多十五万户。
这样一来还有最少十万户的差额,这也是整个凉州战役期间,没有从俘虏中筛选勇壮,组建敢死兵的原因。
同时,凉州一役也有建立功勋的吏士,这些也需要进行酬功。
到处都有荒废、闲置的土地,酬功不缺土地,缺的是官奴、官佃!
最后,打赢与关东叛军的决战,更需要不好估测的官佃人口进行剥削、压榨,所以凉州之战打完,固然能解决一些劳动人口的缺额,却不能结清旧账。
而与关东决战后的新账很快就要送到面前,军中吏士建功立业时悍不畏死,战后催讨酬功待遇时也不会太跟你客气。
若是对着河东人砍一刀,这就是节流,非常有效的节流!
连河东人都砍,那么与关东决战之后,稽核功勋时又能压着线缩减功勋的酬兑。
这一来二去,能客观上最少降低十五万户的官佃需求。
可问题也很明显,太师依靠河东虎贲崛起,这种时候,谁也不知道河东虎贲就近卷进去多少,若是规模太大,又或者是赵太师念旧情,对河东虎贲只是略作敲打。
那河东虎贲肯定要报复回来,现在参与进来的这些人,都会在报复范围之内。
然而建功立业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河东那么多人猝然登上中高级岗位,又同气连枝形成了极大的地域优势,会碾压其他地域的人才。
两军交战之际,为了出人头地,敢于当使者的亡命徒比比皆是。
更别说是现在,只要重创河东人,那不仅能建立大功,以后竞争对手也少。
尤其是河东虎贲,这个群体先天根基太硬了,其他人根本追不上、比不了。
这已经算是初级的党争了,诸葛亮目光之下,三名带头军吏齐齐踏前一步。
随即又有一人踏前一步,诸葛亮仔细去看,是配属给他的强弩队官马忠。
只要是马氏,若是积功升到一定的高位,赵基会有概率赐姓使之返回赵氏行列。
现在军中就有传言,说是马超将要与太师联宗,使之成为稷山赵氏的小宗庶流赵氏。
因此马忠虽为队官,可在同阶层军吏中已拥有较高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又会督促着他向更高级别发动冲锋。
到未来,马忠若能变身为赵忠,自然会提携袍泽伙伴。
见马忠迈出第二步,另外两人齐齐止步,不再竞争。
诸葛亮也在观察马忠,见他神情沉稳,气度自信:“好,此事就交给马队官。”
“孔明先生安心就是,太师神威深入军心,三辅士民又多感激太师诛讨李郭二贼。故卑职驰往长安,郡兵唾手可得。”
马忠躬身伸出双手要接令文,并继续说:“裴巨光乃河东大吏,卑职与他寸步不离!他若趁机寻死,卑职提头来见!”
诸葛亮一笑,递出公文,顺势打趣:“我要裴巨光的头颅何用?”
“呃,是提卑职的头来见先生。”
“我要你的头颅何用?用心做事即可,不要多想。太师不日就会抵达关中,此类贼子难成气候。”
“是,卑职明白!”
马忠挺直腰背,双手捧着沉甸甸的令文,这可是他的进身之阶!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