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299章 战象逞威,但不好意思,迎接火器时代吧
赵朔汗国征安南的先锋军,从界首关到支棱隘这段路,走得并不快。
其一,是因为这一路上大部分在安南谅山路进军,山峦密布,只有几条高低不平的小路通行。
即便仅有两万大军,还是不得不分作数股,拉出了长长的队列。
其二,是因为军队中存在着大车,运输着军械和粮食,拖慢了行军速度。
他们日行六十里,两日后才到支棱隘前。
当夜晚间,汉军中军帐内,一场例行军议正在进行。
参加这场军议的,有赵朔汗国驻广西那个万户的万户长国用安,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赵赫派驻宋军的汉军千户长刘全,以及赵朔的第十三子赵卓。
毫无疑问,这两万先锋军的主将就是国用安。
赵卓虽然仅仅是个副千户长,但王子的身份已经足够参加这场军议了。
“国万户长,十三王子,谨防支棱隘有伏兵!”
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首先发言。
他原本是宋国的“摧锋军”的统制官,麾下有四千“摧锋军”。
“摧锋军”有“粤中柱石”之称,是南宋时期广东地区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此军名义上隶属南宋殿前司,实际受广东经略司节制,兵力规模长期维持在三千至八千人之间,通过严格选拔北方精壮与吸纳本地土人而补充兵源。
摧锋军在南宋前中期先后参与七十余场平叛战争,屡立战功。
在历史记载中,即便到了南宋灭亡之时,摧锋军都在奋勇作战。
最后,摧锋军残部守潮州,势穷力殚,全部战死,主将也全家自尽。
赵朔改变了历史,进入安南的宋军中,就有摧锋军六千人。经过富良江惨败,现在就只剩下四千余人了。
赵赫整编宋军,任命摧锋军统制毗富道,为宋军第一万户的万户长。
此人中等身材,沉默寡言,治军严整,是一员相当不错的将才了。
他指着军帐中的地图,道:“这支棱隘的入口,长达六里有余,两面是高山密林,中间只容一辆大车通过。进入山谷之后,地势开阔了一些,道路能容两辆大车通过,但是两侧仍然是密林,长达十四里。然后,有两条小路出谷,依旧只容一辆大车通过。如此险恶的地形,我们不能不考虑安南人的伏兵。”
如果是在华夏,为了确定密林中到底有没有伏兵,还可以派出斥候搜索,甚至占据了两侧的高山后再全军通过。
但是,这安南的热带原始森林中,树木遮天蔽日,绿藤环绕其间,闷热异常,湿度常年超过百分之九十。毒蛇、蚂蟥、毒蚊、巨蚁层出不穷,还有表面看起来完好实际吞噬生命的沼泽之地……实在是太恐怖了。别说在安南待了几年的宋军了,就是本地的蛮人都不愿意深入。
汉军派出斥候搜林浅了,人家安南人就算真有伏兵还可以往后面躲。搜林深了,即便没有敌人都活着出来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现在就是需要国用安做出判断的时候了。
这国用安相当不简单,他原本是李全的手下。
其人本名咬儿,身材矮小,面白无须,却骁勇善战,颇有谋略,算是文武双全的大将了。
在历史记载中,国用安在李全战死后,奉杨妙真为主,同降蒙古,称都元帅,行山东路尚书省事。
后来,又杀蒙古帅阿术鲁部将张进及杨妙真部海州元帅田福,降于金国,任金平章政事兼都元帅,京东、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特封兖王。赐姓完颜,改名用安。
其后,又因劫杀宿州帅刘安国,与徐州王德全相攻,退归涟水,降蒙古东平万户石抹查剌军。
然后又叛归宋朝,任浙东总管、忠州团练使。
最后,败于蒙古军之手,投水而死。
此人一生屡降屡叛,在金、宋、元都任过高官,乃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枭雄。
赵朔改变了历史。
国用安初为李全麾下一名百户长,后来在西征的过程中,因功受封千户长,被赵朔赐名用安,没有和李全一起留在西方。
后来,赵朔整编广西宋军,就让国用安做了这个万户的万户长。
国用安听了毗富道的话后,微微点头,道:“其实,我早就研究过安南的地理了。的确,除非安南军主帅是个傻子,要不然,不可能不在此安排伏兵。对了,你们宋国当初进攻支棱隘时,遇到安南的伏兵没有?”
毗富道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有!安南军曾经发动了五千蛮人,在出口处设伏。当时就是末将率摧锋军探路,在那里击破了他们。这次,难保安南人不会故技重施。”
“上次是五千蛮人,这次可未必。”
国用安想了一下,道:“料敌从宽,我们按照一场大仗准备。首先,留下两个千户,看管我们的马匹,等待和中军汇合。然后,剩下的十八个千户,统一下马作步卒用,和车队一起,全军披甲通过支棱隘,严加戒备。”
“反正现在已经是十月了,山地的气候更凉,披甲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种狭窄的容易遭受敌军伏击的地形,骑兵就远不如步兵好用了。
所以,国用安决定化骑为步。
顿了顿,国用安轻笑一声,道:“安南人如果真在支棱隘设了伏兵,那就是吾等的时运到了。要不然,吾等如何建功立业?”
公允来讲,国用安在赵朔麾下,升官绝不算慢,但也不算特别快的。
此人功名之心极为热切,这场征安南之战,就是他最好的立功机会了。
彭义斌因为在扶桑之战中立功而升旗主,他国用安未必就不能!
顿了顿,国用安又向赵卓看来,道:“十三王子,你以为如何?”
“国万户乃是军中宿将,安排的自然极为妥当。不过,我有话说到前头,我既然是第八千户的副千户长,自然得随第八千户一起行动。而且,第八千户,不是您的中军。”赵卓淡淡地道。
“呃……”
其实,国用安还真准备把赵卓安排在中军的。毕竟,赵卓是王子,如果真有了个闪失,就算赵朔不治罪,他在八旗军中也就永远抬不起头来了。
不过,国用安转念又一想。
赵卓武艺的确高强,整个万户中没有一人是对手。而且,为了保证赵卓的安全,赵朔拨了二十名夜枭卫为赵卓的亲卫。
安全的问题,着实不大。
再说了,人家赵卓都提出来了,他还能当众驳赵卓的面子不成?
国用安道:“那十三王子,明日请务必小心。”
“明白。”
然后,国用安又看向毗富道和刘全,道:“宋军最熟悉地形,明日毗富道你率五个千户在前面探路。我率本万户为居中。然后,刘全率三个千户断后,怎么样?”
毗富道和刘全齐齐点头,道:“理应如此。”
翌日清晨,先锋军饱餐战饭,毗富道率领五个千户,进入了支棱隘那六里多的入口通道。
果然有埋伏!
五个宋军千户刚刚完全进入那个通道,安南军就伏兵四出,大概三四千人,向着这五个千户发动进攻。
这三四千人似乎都是安南的蛮人。
这些人身材精瘦矮小,披散着头发,脸上有着花花绿绿的纹身,有的赤着上身,有的穿着藤甲。
他们先是从丛林中向宋军发射毒箭和标枪,然后舞刀向着宋军发动了进攻。
战斗了大约两刻钟后,蛮人留下几百具尸体,向着山上的密林中逃去。
“我军已击破安南伏军,斩首三百四十七级,缴获兵刃无算!”
毗富道催马来到中军,向国用安报喜,道:“安南主力,想必都集中在升龙府,防备我们的海军了。这次进攻我们的全是蛮兵。国万户,可以让部分将士卸甲了。”
一般行军之时,只有少数警戒部队才会全副武装,大部分部队却是要把甲胄放在大车上或者战马上的。
要不然,长期披甲,对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太大。
国用安却一边咀嚼着一块肉干,一边摇头,道:“不,继续下令,全军披甲前进。”
“为什么?”
“小心无大错,我宁可将士们疲累一些,也不能让将士们白白流血。”
国用安看着眼前的支棱隘,道:“如果易地而处,我用兵在这里伏击,就是要先派小股部队伏击,先让敌军胜一仗,松懈敌军的防备。然后,在敌军全部入谷后,再突然发动袭击。要不然,如此险恶的地形,敌军凭什么不做防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
“国万户此言有理!”
毗富道被胜利冲昏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道:“我这就前去整军,不能有半分松懈。”
“快去!”
就这样,赵朔汗国先锋军继续披甲,严加戒备,向着支棱隘前进。
到了当天中午时分,已经全军通过了入口,抵达支棱隘的山谷之中。
“怎么办?北人甚是警觉,我们到底打不打?”
安南主帅陈日皎毕竟才十六岁,眼见黎秦的诱敌之策失败,汉军一直严阵以待,有些心慌。”
“北人果然有些门道,不过,打!为什么不打?”
黎秦却毫不犹豫地道:“钦天王,我们和北人乃是殊死国战,不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犯错上。就算他们有了准备,我就不信了,十二万大军,还吃不下他两万人!”
“而且,赵朔的六个儿子,已经进入了征安南的大军。这里面,很可能就有一个赵朔的儿子。我们只要俘虏了他,就可以和赵朔谈条件了。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其实,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
安南军只是适应当地气候,又不是超人。他们从七天前,就埋伏在这片热带原始森林中,已经死伤超过四千了。
现在放弃,那些人不是白死了吗?
陈日皎咬着牙点了点头,道:“好!那就依计划行事吧。十二万对两万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实在可惜!”
“打!”
吱吱吱!
随着黎秦一声令下,三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呼啸飞了天空。
安南军对赵朔先锋军的进攻开始了。
这十二万的安南军里面,有两万安南正规军,五万征召的农民组成的辅兵,还有五万蛮兵。
最先发动是三万农民的辅兵,他们从支棱隘入口处的高山上冲下,用早已准备好的滚木,将这条通路堵死。
毕竟,赵赫的中军距离这里也就六十里路程。道路再难行,紧急救援,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到了。
堵死入口,安南军就能争取一个白天的时间,消灭这支两万人的先锋军。
还有两万辅兵,却是用滚木堵死支棱隘的出口,谨防先锋军逃出。
首先用来进攻先锋军,却是那五万蛮兵。
必须说明的是,别以为被冠以“蛮”字,这些“蛮人”就人数少。
即便到了明朝收安南,进行户口统计的时候,当地的蛮人都占总人口的四成。
现在安南的四百万人口,有一百八十万蛮人。安南朝廷对这些蛮人,一方面要缴纳贡赋,一方面赐予这些蛮酋公主、贵女进行笼络,可以说有斗争也有合作。
在对待华夏的问题上,双方却是一致的。
安南鼓励他们向华夏进行袭扰,掳掠财帛女子。
当宋国兴师问罪,安南朝廷又推到这些蛮人不听节制上。实际上,双方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都是一丘之貉。
比如,宋太宗赵光义时期,有安南人逃至宋境,安南皇帝就要宋国交人。
宋国不交人,安南皇帝就命蛮人洗劫宋国边境。
赵光义问罪,安南皇帝却答道:“向者劫如洪镇乃外境蛮贼也,皇帝知此非交州兵否?若使交州果叛命,则当首攻番禺,次击闽越,岂止如洪镇而已!”
赵光义果然怂了,把人交给了安南皇帝。
安南人尝到了甜头,屡次让这些蛮人做黑手套,劫掠宋境。
一百五十年前,那场安南入侵大宋的战争,就是安南朝廷以八万蛮军为先锋。
即便在南宋时期,蛮人对华夏的袭扰都未曾停止。
赵昀率军入安南,自然得把这近三百年来和这些蛮人的账算清楚。每年向赵朔进贡的安南奴隶,就是以这些蛮人为主。
后来,赵昀兵败富良江,蛮人们也纷纷参与了对宋军的进攻和迫害。
互相攻伐了这么久,双方早就仇深似海,没有半分和解的可能。
如今,安南朝廷又赐予了蛮人们难得的铁甲,开出了远超平时的赏格,他们真是振奋异常。
嗖嗖嗖!
无数毒箭、标枪,从丛林中向着汉军疾射而来。
“冲啊!杀啊!”
“杀北人啊!”
“斩首一级,赏布五匹,盐三斤!”
“抓赵朔的儿子,赏黄金千两,赐公主!”
“击败北人,反攻华夏!财帛女子,随便抢啊!”
随着声声呐喊,无数蛮人从密林中冲出,向着汉军的方向狠狠杀来。
“列阵!列阵!”
汉军皆穿铁甲,安南军的弩箭对他们威胁并不大。
有人负责竖起盾牌,帮助同袍们遮挡箭支。有尖兵冲入密林,和蛮人格斗,迟滞着蛮人的步伐。
更多的人却是将大车的骡马放走,并用粗大绳索将这些大车头尾相连。
很快,汉军战士们依托大车,列开了阵势。
准确地说,是一个鸳鸯阵的变阵。鸳鸯阵本来就是有各种变阵的,有“两仪阵”“三才阵”等不同战阵,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战况。
而现在这个变阵,则是赵朔和孟珙、史天倪等军中大将商议过后,特意改进过的,依托大车而设的一种变阵。
最前面是盾牌手,然后是一个长枪兵,紧接着是一个短刃兵,在大车外侧准备就绪。最后一个弓弩兵却是站在大车上,居高临下,手持弓弩,为这三人提供远程支援。
就这样,支棱隘山谷中的道路上,一列列大车首尾相连位于中间,车上面有两排士兵相背而战,车两侧各战着三排士兵的大阵已经成形。
宋军也是如此!
戚继光让普通矿工熟练掌握鸳鸯阵的训练时间是六十日。宋军都是精兵,一个月的训练已是足够!
而这时候,阻挡蛮军的汉军尖兵也迅速撤回本阵,五万蛮军蜂拥而来。
嗖嗖嗖!
汉军箭如雨下!
这些蛮军大约一成的人披着铁甲,还有两成的人披着藤甲,剩下的人则干脆赤着上身,左手的藤牌就是他们的唯一防御装备。
无论藤甲还是藤牌,都阻止不了汉军犀利的重箭,很快就有无数蛮人被射翻在地。
轰轰轰!
他们冲到汉军近前时,又遭到了震天雷的轰炸,死伤无数。
但这些蛮人悍不畏死,依旧猛往前冲,很快双方就短兵相接。
摩克巴就是冲在最前面的蛮人之一。
他属于金齿蛮部的人,这个部落的蛮人不但和其他蛮人一样垂发纹身,还以金镂片裹其齿。
摩克巴呐喊着向前,露出金色牙齿,再配上披散的头发,脸上的纹身,左手的藤牌,右手的弯刀,简直形如厉鬼。
不过,摩克巴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他是金齿部出了名的勇士,这次出征,还被赐了一具铁甲。
凭他的武艺和这身装备,还不能砍几颗汉军的脑袋?
一颗脑袋就是五匹布三斤盐啊,用它们做聘礼,完全在部落里娶一个美丽的新娘。
当然了,部落里的新娘再美,也不如汉人的女人。
十三年前,他曾经随族人去宋国的广南西路劫掠,破了广南西路边境的一个村子,带回来一个比蝴蝶兰花还美丽的女人。
可惜,那女人太娇嫩了,没到一年就死了。
如果这次能击败汉军,应该就能再去广南西路抢一次了吧?毕竟,大越皇帝说了,广南西路、广南东路和福建,都应该是大越的领土。
摩克巴盼着这一天!
“杀!”
他恶狠狠一刀,向前砍去!
随着一声脆响,这刀却被盾牌兵挡住了。
与此同时,一条长枪如闪电般刺出,直刺摩克巴的心窝!
要是一般蛮人,只此一招,就得当场交代。
但是摩克巴毕竟武艺不凡,身形一闪,不但任由那枪尖划过了他的铁甲,而且就势一闪,已经让过了那盾牌兵。
“死吧!”
那长枪兵招式已经用老,摩克巴一刀疾如闪电,直袭那汉军长枪兵的面颊!
他有和宋军交手的经验,知道这里的铠甲最为薄弱!
当面对他威胁最大的长枪兵,不死也得重伤!
然而,他高兴的太早了。
随着一声闷响,摩克巴感觉一股剧痛从小腹袭来。
他这才发现,汉军那名短刃兵,正向他现出狰狞的冷笑!他的加了大马士革钢的短刃,已经直接插入摩克巴的小腹!
鸳鸯阵的短刃兵,正是为此等情况而设!
“这不……不公平啊!”
摩克巴赫然意识到,汉军此等阵法,长短结合,简直就是三个打一个!
打的就是这种狭窄地形中,组织程度极低的蛮人军队!
杀的就是他这等武艺高强的蛮人!
纵然是蛮人英杰,也不是三个普通汉军的对手!
当然了,摩克巴现在无论如何想,已经不重要了。他的蛮语,汉军也不可能听得懂。
噗通!
杀死他的那名汉军,连多看他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将他尸身踹倒,继续厮杀起来。
类似的情形不断上演,蛮人们先遭强弓硬弩射杀,又遭变种鸳鸯阵屠戮。
汉军这个薄薄的军阵,竟成了一个血肉磨盘,不断吞噬着蛮人的血肉。
汉军阵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当然了,汉军也不可能毫发无伤。如果有倒霉战死或者受伤的,会有同袍迅速补位,进行变阵,维持着军阵的运行。
赵卓所在的第八千户,直到现在才有七名战士的伤亡。
没办法,赵卓继承了赵赫和杨妙真的优良基因和武艺,箭法实在是太好了。
他是副千户,不必在军阵中站着,而是在大车上行走。眼见本千户防线的哪处蛮人特别悍勇,就射出一箭,将那蛮人直接结果。
光这一手,就救了不知多少汉军的命!
十三王子如此英勇,第八千户的官兵们士气大振,越战越勇。若不是实在不是时候,不知会有多少人喊出“十三王子千岁”了。
不过,赵卓现在的心情,却是非常平静。
初次杀人,他完全没有什么呕吐恶心的情绪。他甚至觉得用弓箭杀人很不过瘾,想尝尝真正厮杀的味道、
只是他明白,放箭是现在最合适的战法,才一直没有轻举妄动。
他盼着反攻的那一刻!
他盼着亲自领军厮杀的那一刻!
“嗯?那员汉军大将,很厉害啊!”
黎秦在山上的密林中,关注着战况,很快就注意到了赵卓的神射。
他当然不知道,赵卓是十三王子。但他觉得,总攻时很有必要亲手取了此人的脑袋,为大越除一后患。
黎秦是在历史记载中,单骑冲元军军阵的安南悍将,自然有其骄傲在,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
蛮人虽然作战不利,死了很多人。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死多少人,黎秦都不会心疼。他要的就是用这些蛮人,消耗汉军的弓弩和震天雷。
待汉军这些远程武器消耗殆尽,体力也消耗不少,安南的正规军就该出击了。
他们还有着撒手锏——三十头战象!
安南的象军和宋军交战过,他们的震天雷和硬弩,能对战象造成很大的威胁。
但是,没有了硬弩和震天雷呢?
战象就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终于,汉军震天雷的响声,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蛮军再也受不了如此可怜的交换比了,如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就是现在!
吱吱吱
一连九道凄厉的响箭,飞上了半空。
这是安南军总攻的信号!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雄浑的安南战歌歌声,在支棱隘两侧的高山上响起。
一百五十年前,一个叫李常杰的安南太监,率军与宋军交战于如月江、富良江一带。
安南军无心恋战。
某夜,李常杰赋诗道:“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此诗的意思是,上天注定,华夏天子是北帝,安南皇帝是南帝。华夏派军来犯,必败无疑。
安南军听后,齐声传唱,军心大振。
此歌已成为安南人的战歌。
随着阵阵歌声,近两万安南军动了,盔甲鲜明,从山上整军而下。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三十头大象。
它们的肩高超过三米,体重达四至五吨。皮肤如同覆盖着苔藓的灰色岩石,长长的象牙尖端被套上了寒光闪闪的金属矛尖,使其成为冲阵时恐怖的破甲武器。
它们的前额、头部和身体两侧披挂着特制的象甲,可谓防护的周密之极。
一名象夫骑坐在象颈之上,手持一柄独特的象钩,靠着象钩拉扯象耳下达指令。
象夫的后面,还有一个被称为“象舆”的木制塔楼。这个塔楼像一个小型堡垒,周围有着护栏。
这象舆里面既有身穿华丽铠甲的指挥官,也有操控硬弩的弓箭手,还有手持长柄刀或长矛的战士,负责保护象舆,防止敌人攀爬,并扫荡战象周围的敌军。
整头战象,既是一个移动的军事堡垒,又是一个恐怖战场杀人机器。
轰轰轰!
挡在战象前面的小树直接被掀翻,四条象腿重重落在地上,地面都在颤抖。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雄浑的歌声中,近两万安南正规军,从两侧山岭上,簇拥着三十头战象,向着汉军军阵冲来,势若排山倒海,仿佛勇不可当!
“很好!汉军,你们完了!你们的阵法再精妙,将士再悍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是没用的!
“你们的强弩和震天雷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怎能对付得了我的战象?你们的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怎能是同等人数我大越勇士的对手?实在不行,我还有五万辅兵没有动用!那些退下来的蛮人,也可再上战场!”
“对了,你们没震天雷了,我们还有!”
“你们死定了!那员汉军大将,他也死定了!”
“他可真是年轻啊,现在就如此了得。若是成长起来,必定是我大越的心腹大患!”
“嗯?这么年轻的人,就是汉军大将?也许,他就是赵朔的儿子之一!那还是活捉了吧,在赵朔那谈好了条件,占足了便宜之后,再杀他不迟。”
随着大军的行进,黎秦已经看清楚了赵卓的相貌,暗暗盘算着,嘴角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
然而,也正是在这时——
“准备!”
随着一声声大喝,汉军大车上的军士们,齐齐端起了一个两尺来长的圆筒状物事。
下一刻!
那圆筒样的物事猛地爆出一团巨大、浓密、橘红色的火球,紧接着就是惊天的巨响!
这个变化是如此的短暂而暴烈,如同一个被禁锢的雷霆瞬间获得释放!
而且,不是一个雷霆释放,而是几千个雷霆一起释放!
它们不仅释放出了耀眼的闪光和如雷霆一般的声响,还有一粒粒的弹丸!
离得近的安南甲士,被那弹丸击中之后,哼都没哼,就扑倒在地!
还有些弹丸击在了战象身上,战象发出了痛苦的惨嚎。
当然了,最严重的还是那恐怖的声光效果。
大象是极其聪明,又极为胆小的动物,哪里见识过这个?
它们几乎同时发出一声凄厉的吼叫,疯狂向着后方逃去。
霎时间,不知多少安南军被这些大象撞死,不知多少安南军士被这些大象踩踏而亡。
当然了,仅仅三十头战象,相对两万的安南正规军并不算多。但是,对安南人心理打击实在太大了。
“怎……怎么回事?这怎么可能?”
倚为最后底牌的象军,被汉军拿出的神秘武器轻松击退,黎秦已经完全傻眼!
事实上,没什么不可能的。
火铳而已。
赵朔一直让工坊研究火炮,效果一直不大满意。这些火铳,只是工坊研究的副产品。
其实,效果也一般。
不但射程仅有百步左右,而且毫无准头。
公允来讲,还不如强弓硬弩威力大呢!
但是,这不是要征安南吗?
这不是安南有象军吗?
大象最是胆小,这些火铳简直是对付他们的利器。赵朔还是让工坊造了一万支铜火铳,配发了过来。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