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464章 最终还是人
射速900发/分的30mm机炮都有66公斤重,射速翻倍的反倒只有45公斤?倒反天罡了属于是。
别以为这十几公斤不重要,就连Su27那个大体格子,都为了轻量化机炮想尽了办法,因为更重要的还有机内空间。
而高振东准备拿出来的,正是Su27的逆天解决方案,Gsh301机炮。
“能的,同志,能的。”高振东笑道。
见他信心这么足,同志们也兴奋起来,如果这是真的,那在炮这一块最少能节约上百公斤的重量,毕竟一开始他们的就是瞄着保底使用双管加斯特炮去的,虽然加斯特炮的退壳在这个要求机腹光滑的飞机上,需要一些修改,有一点麻烦,但是重量指标就是不超过150公斤,越低越好。
高振东摸出一张纸来。
“您这是准备这是直接画图?”西南所的同志有点没想到。
你刚刚才听说,就算是有想法,也多少得沉淀一下,思考思考才能化成实际的设计吧,但是看这样子,他是准备直接就开始画图了。
如果可以的话,高振东也想用系统生成的图纸,问题是这东西是在他的记忆里而不是系统里。
系统里肯定有,但是贵啊,相比自己的记忆,再小的代价再少的机会,那也是代价。
毕竟任何数除以0都是无穷。
没办法,慢慢画吧,好在Gsh301这货特点就是简单,画起来也不费事,毕竟有很多细节不用画出来,只需要把精髓展示出来就可以。
同志们惊讶而好奇的看着高振东下笔。
这是炮管,这是导气,这是复进簧……
然后事情就开始逐渐离谱起来。
一位负责这一块的同志,发现高振东一直没有画进弹机构,至少是没有画自己熟悉的进弹机构。
不过看到他连机匣轮廓都没有画,这位同志又放下心来,应该是还没画完,毕竟先画什么后画什么,那是高委员自己的事情。
就在他还在各种猜测时,高振东停住了笔,拿起纸张来,仔细的端详了一下,然后往桌上一放。
“好了!”
“这就好了?”高振东的话,让西南所的同志惊诧莫名,高总工,您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东西?
“对,好了。”
“可是……高总工,我是真有点没看懂哈。”
“没事儿,有问题你问。这个是个示意图,很多细节没有深入的,看不明白很正常。”高振东笑道。
空军的同志倒是没说什么,他的习惯,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才说话,没事儿的时候静静的看高总工发挥就行了。
可是您这也太不深入了,西南所的同志心想,不过也许是有什么东西自己没看明白呢,问问吧。
“高总工,这炮的机匣呢?”
“没有机匣,减重嘛,机匣的部分功能如承力结构等,整合到了枪机框等系统里,机匣就不要了。那啥,AK47打过吧?那东西没有机匣盖也照打不误,这个炮就是那么个道理。”
问题是您这不止没有机匣盖,连机匣都看不大出来。
不过高振东的话倒是提醒了他,还别说,你还真别说,这的确是有可以实现的,其实米格19的NR30炮,就已经有点儿这么个意思,只是没有这么极致。难怪那门炮也算是比较轻的。
好吧,一个一个问吧,此时西南所的同志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他眼里看来缺失的东西,也许是本来就没有。
“那闭锁机构呢?”
“这里,这个小小的垂直运动的东西,看见没有?这个就是闭锁用的,陆军大口径炮的炮闩见过吧?这就有点类似那东西。”
和不少小口径炮和枪的枪机有些类似不同,Gsh301虽然也是小口径炮,但是就没有那玩意。
这下看明白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那没有向后运动的机芯,弹壳怎么拉出来?”小口径炮和枪的弹壳,很多是靠向后运动的枪机上的拉壳钩拉出来的,这东西没有向后运动的机构,自然就没有办法将炮弹拉出来。
高振东指着小小的闭锁机构前面的一个小推杆笑道:“用这个推出来。”
同志们定睛看去,那个推杆在弹底缘的前方,的确是可以向后运动,将弹壳推出去。
“可是……这个看起来运动距离不大,根本不够把弹壳整体推出弹膛吧?”看起来还是觉得不对劲。
“不需要完全推出去,这个机构就是用来把弹壳推开,脱离弹膛的。”
击发后的弹壳因为火药燃气压力的原因,可能和弹膛贴合非常紧密,需要利用这个推壳机构大力从弹膛里推开。
“那弹壳怎么退?”
“靠枪膛里的火药压力啊,硬吹出去!”
西南所的同志都有点晕了,搁这儿玩平衡抛射呢,火药燃气前边往前推炮弹,后边往后推弹壳。
这次他猜对了。
高振东带着点儿得意的笑道:“这样一来,向后抛射的弹壳还能平衡一部分后坐力。”
30mm炮弹的发射后坐力是非常巨大的,花旗佬的A10疣猪那门630,传说全力开火的时候,能把飞机打停住。
虽说只是段子,但是其后坐力之大,可见一斑。
而A10的GAU8/A的炮弹是30173,而Gsh30的炮弹是30165,差不多一个级别。就算扣掉射速带来的加成,这门炮的后坐力对于一架中型飞机来说,如果不加处理的话,还是显得有些大了。
还真是带点儿平衡抛射??!!这么神奇的么
西南所的同志都懵了,虽然他是负责这个系统,但负责的是总体,并非枪炮专业,那是具体研制炮的同志的事情。
所以到底靠不靠谱,他不知道,但是从原理上来说,好像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但是有的东西他是知道的,因为困扰他们很久了。
“这个炮的炮管热容量,恐怕扛不住150发炮弹用1800发每分的射速发射吧?”
射速高了,热量散不出去,炮弹进弹膛可能就自然爆炸了。
这就是高射速的枪炮,如果没有其他处理,炮管都会很厚重的原因,需要一定的热容量。
而且对于航炮来说,这个问题更难处理,因为这东西没法在作战过程中换炮管。
高振东指了指图纸:“这里,有个水箱,蒸发散热,从枪管和套筒中间通过水蒸气把热量带出去。”
水冷炮?还能这样?
从飞机上装武器开始,除了水冷马克沁机枪之外,就没听说飞机上的武器是水冷的,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看见了。
这也太天马行空了一点。
“能行?这点儿水够用?”
高振东点点头:“能行。放心吧,我算过。反正炮弹打光了,这水就没用了。在空中大不了控制点射长度,一次射击限制炮弹数量。反正这种手段,以前的飞机上也是很常用的。”
“我算过”,这句话在高振东嘴里,成了万应灵丹,偏偏别人还都得信,毕竟事实证明,他说算过,那是真算过,反正结果总是没问题。
西南所的同志算是大致弄明白了这玩意,说穿了,就是利用一切常规和非常规的手段,极致减重,甚至到了可以牺牲一些性能的地步,但是主要性能,却又没怎么牺牲。
他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着这张图纸,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好像还真的能行。
他虽然觉得行了,但是空军的同志却是有些疑问,毕竟他们实战多,有些经验更丰富。
“高总工,这个炮,怎么处理哑弹?”
机炮也是机械,是机械就总有卡壳的时候,这是难以避免的。
而飞机航炮的问题就在于,哑弹之后,飞行员是没法去处理的,只能靠炮自身处理。但是哑弹之后,加特林和加斯特还好,前者利用外能源退出哑弹,后者利用另外一根炮管里的正常炮弹击发的能量退哑弹。
但是在单管炮上,这两手就都没用了。
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枪管中间某个部位装燃气弹,利用燃气弹的力量将哑弹推出来。
可是眼看高总工这个炮,压根就没这玩意,看来是被减重减掉了,可是这也太极致了,难道碰见哑弹,这机炮就没用了?
这可能有点过激了啊。
没想到高振东乐呵呵的一指图纸上弹膛上方的一个小孔。
“在这里,看见没?这里有一发类似小型空包弹的东西,当击发一定时间之后没有退壳动作,这发空包弹就会击发,直接击穿哑弹弹壳引燃发射药,将炮弹击发出去,正常退壳。”
主打就是一个暴力出奇迹,什么燃气吹除,不存在的,我直接一枪把哑弹打爆!
我艹!
同志们一个个的只能感叹自己没文化,一句我艹走天下。
“高总工,还能这样?”
“为什么不能?这样极致减重,省略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而且还能排除哑弹故障。”高振东乐得不行。
说实话,当他自己看到Gsh301这个设计的时候,他的反应不比这几位同志小。
几位同志看着笑得很是得意的高振东,再看看眼前的图纸,好像……好像特么的也不是不行?
“可是……这样只能排除一发哑弹,如果出现第二发哑弹,或者这发排障弹也哑火了怎么办?”
高振东笑得更厉害了,主要是他都能想出来接下来的话能让同志们惊讶成什么样,而且这个办法听起来很不正经。
那就是靠运气!
“总共就不到200发的炮弹,出现两枚哑弹的点儿也太背了,这个概率很小的,比因为其他因素造成不能击发的概率小多了,不要考虑那么多,有些该忽略的东西,就要忽略,我们在搞的是工程应用,不是理论研究。如果万一真的发生了,那就跑呗,哈哈哈。”
同志们面面相觑。
还能这样?
一位同志在心里算了算两发炮弹发生哑弹的概率,然后发现,概率是真的小……
得,很明显,高总工也不是没算过。
虽然这种撞运气的方式好像很不正经,但是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关键是,空军的同志知道,这个概率是真的不大。
高振东想了想道:“这样吧,你们去统计一下相关的数据,算一个故障率出来,如果故障率能接受,就用这个方案,如果不能接受,再考虑别的方案,例如,在弹膛上加N发排障弹,采用机械结构自动顺序切换击发,减重效果可能没那么极致,但是也还可以,而且能解决你们的疑虑。”
毕竟传统的燃气弹排障,燃气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燃气弹要靠自身的力量吹除哑弹,对燃气弹的装药量是有一定要求的,而这个排障弹就简单多了,就是个引信,直接捶爆哑弹本身,利用哑弹的能量排除自身,对大小要求就简单得多。
高振东补充的这个方案,算是消除了同志们的顾虑,对啊,就算是加个序列击发装置,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代价,这个工作在非高温非高压状态的序列装置,顶天了能有5公斤,和45公斤加一加,还是很能减重的嘛。
那没事儿了。
“你们可以按照这个图纸和这个思路,搞几门样炮出来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如果可以,你们就用这个,如果不行,再考虑别的。大胆一点,这个花不了几个钱的。而且机炮嘛,没关系的。”
高振东是真的对机炮一点儿没担心,实在没办法,用双管23炮也不是不行。
同志们拿着这张简单的图纸左看看右看看,虽然很多数据没标上去,但是越看越觉得有门儿。
高总工在枪炮上的功力,的确是深不可测,最重要的是,他完全不受传统的束缚,总是能拿出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又无比契合的方案来。
“谢谢您,高总工,那我们就去试一试这个了,争取能在后面这架样机上能用上。”
新的样机继续在总装,和现在这架机炮、航电等很多子系统还是配重不同,新的样机,会越来越完善。
回到招待所的高振东,碰见了正在走廊上抽烟的委领导。
他递过来一支烟:“来一支。解决完了?”
他没问“事谈完了”而是问“解决完了”,看起来他对高振东的本事,那是非常信任了。
“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越来越少了。”高振东笑道。
“好事。大问题少了,说明情况越来越明朗了,情况越明朗,类似的越多,就越方便下决心嘛,哈哈哈。”
他对这个隐身战斗机,震惊之余极为满意,单项透明,用枪打瞎子,那场面,想想都让人向往。
“难怪你当时哪怕付出延迟空优战斗机研制的代价,也要上隐身,这个飞机可能带来的变化,也许是翻天覆地的。技术的份量,越来越重了。”
高振东点点头,然后笑道:“可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终还是人。”
领导哈哈大笑起来:“太难得了,从事你这方面工作,又有如此高成就的人,还能保持如此的看法和清醒的头脑,难得!”
不少同志很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里去,而且是接触技术越先进的,越是如此。反倒是高振东这位几乎接触、掌握着军备最高技术的同志,却一直清晰的认识到“人”的决定性作用,这让领导在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
还是部队锻炼人啊,出来的个顶个的都是好样的。
在技术口,有一位头脑如此清醒,认知如此坚定的同志把关,很多事情都能更加放心。
对于高振东来说,这事儿能不清醒么,要说拿着先进武器打烂账的破事儿,您绝对没我看见得多。退休老头在石油湾战争中的预测,不就被这些打烂账被收买的给摆了一道。
而且拿着落后一点的武器爆锤技术领先一方的场面,我不但见得多,而且还亲自参加过。
高振东道:“以前我们只有意志,没有钢铁的时候,依然能把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赶回去,我现在只希望我们保持意志,同时拥有更多的钢铁。”
而且还要让钢铁也有意志。
只是这句话太早,说出来也不合适,高振东只是在心里想想。
“嗯,说得好!说得好!”领导的笑声里,满是欣慰。
看着高振东抽完最后一口烟,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领导转身道:“去好好休息休息,没什么大事的话就不要出来了,我们明天回去。”
工作来了,那是得做,但是但凡有一点时间,你还是好好的猫着休息比较好。
反正他是看见的,高振东没有带工作资料过来,只要不出门,他想不休息都不行。
没事儿干可以看电视嘛,这彩电啥的,还是你自己搞出来的。
高振东点点头,笑着回房间了。
看着他的身影,领导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什么。
不好!对他来说,要工作一张纸一支笔就够了,条件再简陋,他总能找到工作的方向。
不过话已经出口,领导也没办法再收回去,只好看着高振东的房间门摇摇头。
随他随他。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