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人在大唐本想低调 第二十章 孔志亮震惊了
 尚学阁。
 阁楼外停驻着豪华的马车,丫鬟侍卫们小心翼翼伺候着小主子。
 一个扎着童髻的女童很不情愿的从马车下来,背个小锦包,怀里还抱着一只毛茸茸的幼猫。
 小麦芽对着幼猫小声嘟噜:“等我俩长大,就一把火烧了这学堂。”
 “喵~”
 不远处一个六岁小男孩学猫叫,他迈着腿上前笑着打招呼:
 “你好,我叫狄宗,今天第一次来学堂。”
 “哦。”
 小麦芽懒得搭理他,长得虎头虎脑,一看就不太聪明的亚子。
 小狄宗追上去,憨厚笑道:“我娘也喜欢养猫,我们真有缘。”
 “是啊,缘分。”小麦芽转身,瞪大了眼睛:“我养猫,你娘也养猫,所以我是你娘。”
 “嗯嗯。”
 狄宗一听觉得有道理,赶紧点头。
 “哈哈哈,你这个笨蛋。”
 “大笨比!”
 周围小孩都哄然大笑,指着小狄宗无情的嘲讽。
 上学第一天就被大家伙嘲弄,狄宗气得眼泪汪汪,他急声道:“谁敢笑,我孙子是宰相狄仁杰!”
 娘说过,如果在学堂受欺负了,就要把爷爷的大名搬出来。
 “孙子……”
 小孩们笑得前俯后仰,
 狄宗也知道自己说错了,满脸通红解释道:“我是宰相狄仁杰的孙子。”
 几十上百个稚童里,就属小麦芽笑得最欢:
 “离我远点,别把该死的愚蠢传染给我。”
 “呜呜呜,这学堂我不上了!”
 狄宗丢下小布包,铆足了劲跑,边跑边哭嚎,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铛!”
 随着阁楼上铃铛被敲响,众稚童顾不上嘲笑狄宗,一窝蜂涌进学堂。
 ……
 讲桌上站着一个六十岁老者,不苟言笑。
 他是尚学阁唯一的教书先生,孔志亮。
 也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世孙,太宗朝孔颖达的第三子。
 他算得上身份高贵,本没必要做教书先生,但碍不过陛下的请求,他才答应接手尚学阁。
 阁里百来个稚童,都是洛阳城各个权贵家的,所以非常顽皮,很不好教。
 孔志亮手撑在讲桌,怒声道:“刚刚在楼下,老夫看到极其恶劣的一幕,你们竟然欺负同窗!”
 学堂瞬间安静下来,稚童们都不敢说话。
 门外探出一个小脑袋,正是狄宗,鼻涕眼泪一大把。
 “狄宗,你坐到最前面来。”
 孔志亮指着第一排的位置,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他和狄仁杰是老友,老友的幼孙让他教导,平常肯定要多加照拂。
 等狄宗坐下后,孔志亮才慢吞吞道:“抽查千字文背诵,背不出来的打手心,五下!”
 这怎么行?稚童们皆慌乱了,劳什子千字文早就丢爪哇国去了。
 孔志亮拿着戒尺走下来,出乎意料,他第一个点名新同学:
 “狄宗,你先来,只需要背诵前八十个字。”
 六七岁这个年龄段,能背出前八十个字,称得上天资聪颖了。
 在老先生鼓励的眼神下,狄宗站起来,胸有成竹背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背到这里,狄宗顿止,他摸着头羞涩道:“先生,后面忘记了。”
 “好,你坐下,整整一百六十个字,非常不错。”
 孔志亮很欣慰,不愧是怀英的孙子,一百六十个字,已经是尚学阁最好成绩了。
 “看看,这才是你们的榜样,同样的年纪,你们在玩耍,人家在读书!”
 孔志亮慷慨激昂,目光又扫向堂下惴惴不安的稚童。
 他遂指着一个高大略微魁梧的稚童,“程若水,你来!”
 程若水是广平郡公程伯献的儿子,卢国公程咬金的曾孙。
 稚童唯唯诺诺站起来,不吭声。
 孔志亮大喝道:“背!”
 稚童憋了很久,小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背不出。
 孔志亮习以为常,不动怒,捏着眉心,叹息道:“朝廷降爵,你们家已经降为郡公,你要再不出息,这郡公也保不住啊。”
 他也不指望七岁孩子能听懂,于是板起脸:“伸出手来!”
 稚童很老实伸出手心。
 啪啪啪啪啪!
 连打五下,稚童也没感觉到疼。
 孔志亮把目光转向其他人,继续抽查。
 连续十个稚童,最好成绩是背诵出七十个字,最差的是十四个字。
 “张窈窕,轮到你了!”
 孔志亮的脚步走到最后面的角落,眼神不善看着小麦芽怀里的猫咪。
 “上学还带着动物,真是藐视学堂纪律!”
 他瞪着小麦芽,倒也没有强制要扔掉这只猫。
 因为他家孙女也是个撸猫党……
 “背吧。”
 孔志亮手里的戒尺早早就扬起来,这女童是学堂最呆蠢之一,估计蹦不出几个字。
 背诵?小麦芽刚刚在偷吃锦包里的零食,她哪知道要背诵什么。
 “先生,我……我……”
 孔志亮没好气道:“别我我我了,老夫不听解释,伸出手来。”
 看着戒尺,小麦芽有些伤心,被它打着应该很痛痛。
 为了手心不遭殃,她仰起头,很自信道:“我早就会背啦!”
 “哦?老夫洗耳恭听。”
 孔志亮有些不信,这蠢孩子都能开化?
 “咳,”小麦芽清了清嗓子,用飞快的语速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课堂响起了嘈杂声,稚童议论纷纷。
 这张窈窕怎么乱背呢?明明是“天地玄黄”开头呀。
 还有,先生怎么呆住了?
 孔志亮难以置信,他全身都在颤抖,心里掀起惊涛骇浪,他差点昏厥过去。
 实在太震撼了!
 自己听到了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
 每一个字符仿佛都敲进他的心灵深处,是那么直白,却又是那么绝妙。
 他是儒家的嫡传,致力于推广儒学,读书进学当然是从娃娃抓起,可千字文实在太深奥难解,不适合六七岁的稚童。
 直到现在,耳听那朗朗上口的三字一句,四句一段。
 其中包容万象,无所不涉。
 这是蒙童文巨作啊!造福于万万稚童的伟大功绩!
 他不禁眼眶湿润,看着还在背诵的小麦芽。
 为了避免被打手心,小麦芽紧闭双眼,大声背,用力背,她也不知道自己背到哪了。
 反正只要大锅教过的,她就背!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略带沙哑的嗓音终于停下来。
 学堂鸦雀无声。
 孔志亮缓缓弯腰,再作揖。
 这篇蒙童巨作注定名留青史,他替天下读书人感谢这个小女娃。
 真挚的感谢。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