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首页| 总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 总搜藏排行 繁体中文版| 收藏黄金屋| 设为首页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首 页 手机版 最新章节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科幻·灵异 全本·全部 移动版 书架  
  文章查询:         热门关键字: 道君 大王饶命  神话纪元  飞剑问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黄金屋中文 >> 穿越之青史留名  >>  目录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发

作者:授与天齐  分类: 历史 | 架空历史 | 授与天齐 | 穿越之青史留名 | 更多标签...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穿越之青史留名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开发

这天,钱塘江码头上,一大群人正在向张青峰送别,其中包括张青峰这辈子的父母亲人,朋友,以及张青峰的未婚妻田苓以及田家人。

“三郎,你去了那边,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杨母泪眼婆娑的朝张青峰叮嘱。

“我知道了娘,我会保重自己的。”张青峰说道。

“三郎,你去了那边,一定要记得写信回来,我们都会想你的。”一旁的田苓也朝张青峰说道。

“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吧。”张青峰回答。

“时间不早了,我先走了,我不在的时候,这边的生意就交给你们了。”张青峰朝父母亲人说道。

随后,在所有人的注视送别下,张青峰登上了前往泉州港的船只。

和张青峰一起前往泉州港口的,还有数百艘朝廷水师船,第一批五千人将会在泉州港向东出海度过海峡到达夷州岛。

接下来的时间,船队沿着海岸线前进,白天航行,到了晚上就找一个港口注意。

这样,花了一周时间船队就来到了泉州港。

到达泉州港后,船队在这里休整了几天,主要是用以给船队补给。

几天后,在熟悉海峡的一个商人的带领下,船队越过海峡,最后在岛屿西南部一处河流出海口登录。

“所有人,不许随便喝生水,不许随地拉屎撒尿,不许独自行动……”

夷州岛西南部的一处河口中,数百艘船静静的停靠在这里。

河道两侧的岸上,无数人正在奋力的砍伐树木,他们用这些制造出了一个个简易的房屋。

船队会在这里停留半个月,直到所有人都搭建好居所后,把物资运上岸后,才会离开这边返回。

此时的河岸上,张青峰正在和五千厢军的将领商量着放火烧林的事情。

在夷州岛这种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以及瘴气瘟疫横行的地方,放火烧林,无疑是能够很好的隔离蚊虫以及一些疾病的传播。

而且,开荒也需要把森林砍伐掉,与其如此,还不如先烧一把火,然后再开荒。

在张青峰的指挥下,很快,他就组织了很多人放火烧林。

然而,就算张青峰想带着人到处点火,在夷州岛这个春日多雨的季节,也很难形成连绵大火。

张青峰带着所有人烧了半个月,才烧出来不到几百平方公里。

不过,这么大的地盘,已经足够五千人在这里开垦了。

朝廷给的政策,是所有人开垦的土地都归自己所有,上限为一百亩。

如果两年之内把家人接过来一起开垦,上限还可以增加到五百亩。

五百亩土地,在大宋绝对算得上是地主了。

而且,朝廷在前三年时间里,不会向他们收任何一分钱的税收,反而还会帮他们以成本价购置农具,耕牛,种子啥的。

在这个过程中,哪怕是他突然死了,他开垦出来的土地也会由他的亲人继承,朝廷不会动他们的一分一毫。

在这样的政策下,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开垦着土地。

土地,从古至今都是汉人百姓的命根子,现在有机会白白得五百亩田地,他们自然不会放弃。

虽然五百亩土地并不是那么容易开垦出来,但是他们却可以安顿下来后把家人接过来一起开垦。

张青峰,让朝廷给所有人都画了一张大饼。

他告诉所有人,只要努力开垦土地,他们以后就会成为地主老爷,过上锦衣玉食的美好日子。

很多人听了张青峰的话,幻想了一下今后美好的生活后,一个个干活都更加带劲了。

然而,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揣摩出张青峰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一年四季,种十几亩地都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也照顾不过来。

那么当厢军士兵们突然得了五百亩土地后,他们没办法种出来,会怎么办呢?

想要当地主老爷,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到了那时候,他们就只能从家乡忽悠人来这边工作。

比起朝廷强制让百姓移民,永远也比不上百姓自发愿意移民。

张青峰,他也必须要在三年任期内,让所有前来开发的人获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源源不绝的来这边开发。

接下来的时间,张青峰带着五千人开发了差不多五万亩田地后,就进行了播种。

朝廷支援这边,只会支援到一季粮食成熟之前。

之后的夷州岛开发,粮食就必须要自给自足了,所以张青峰的压力也非常大。

五千多厢军,对于张青峰这个年轻的县令还是很敬佩的。

主要是因为张青峰懂得很多耕种的方法,他还能够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加上他的医疗队,救治了很多人的疾病。

所以短短时间,张青峰就成为了你所有厢军士兵的主心骨,到了这时,就连一些原本的厢军将领都没有张青峰的威望高。

在张青峰的带领下,短短四个多月时间,夷州岛上的第一季水稻就成熟了,所有人都吃上了自己种植的粮食。

接下来,张青峰又马不停蹄的带着所有人种植起了第二季粮食。

就在这时候,朝廷再次运送过来了五千厢军士兵。

有了第一波开发的经验,张青峰很轻松的就安排好了第二波开发人员。

历史上,汉民大规模开发夷州,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还是百姓自发行为。

然而,那时候开发夷州,却让汉民损失惨重。

那时候的汉民留下歌谣:“劝君切莫过抬弯,抬弯恰似鬼门关,千个人去无人转,知生知死都是难……”

可见,当时开发夷州,汉民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

而且,海峡中间有两道洋流,需要很高的航海技术才能通过,如果过洋流时没有经验,可能就会被洋流冲到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这也给汉民开发夷州设置的很大的障碍。

当时有俗语:“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

大约是说平均十人中,就有六个会死在海上,只有三个能平安到达,最后一个转头放弃渡海,当然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不过也可见但是度过海峡的难度。

再加上夷州岛上容易滋生疾病和瘟疫,更是让汉民损失惨重。

当时有歌谣:“疾病临身就知死,想请先生又无钱,睡在草中无人问,爱茶爱水鬼先行。”

歌谣中的先生,就是医生,大夫的意思,就是汉民到了夷州后,容易染病,却又没钱治疗,只能躺在草窝中等死。

张青峰之所以敢带着大宋百姓来开发夷州岛,主要是因为这是一场有国家力量支撑的行动。

不管是航海技术也好,或者是面对岛上的疾病和对瘟疫的控制,张青峰都做到了最好。

所以,上万人开发夷州岛,大半年时间,伤亡竟然还不到五十人,堪称奇迹。

不过,随着张青峰带着上万人在夷州岛上大面积开发,汉民终于和夷州岛上的原住民爆发了冲突。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
上一章  |  穿越之青史留名目录  |  下一章
穿越之青史留名 手机网页版
浏览记录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页面执行时间: 0.047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