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首页| 总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 | 总搜藏排行 繁体中文版| 收藏黄金屋| 设为首页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黄金屋中文,黄金书屋
首 页 手机版 最新章节 玄幻·奇幻 武侠·仙侠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科幻·灵异 全本·全部 移动版 书架  
  文章查询:         热门关键字: 道君 大王饶命  神话纪元  飞剑问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黄金屋中文 >> 儒道至圣  >>  目录 >> 第2208章 三知三行

第2208章 三知三行

作者:永恒之火  分类: 玄幻 | 东方玄幻 | 永恒之火 | 儒道至圣 | 更多标签...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儒道至圣 第2208章 三知三行

若在圣元大陆,方运不会隐瞒,但这里是葬圣谷,危机四伏,若是说出自己主攻论语,在使用圣言大术的时候,那些妖蛮必然会格外防备。

小心驶得万年船。

但是,衣知世却微笑道:“方镇国气息若隐若现,时凝时散,立于皇者灵骸之上却如身在绝顶,当是圣人之道,治论语有成。”

“哦?”一众大儒更加吃惊。

隐成仁,现成义,若隐若现便有中庸之意凝是修己,散是安人,时凝时散便可以修己安人,都是大儒目前所能做到的极致。

论语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籍,即便都说易经是众经之首,可在许多人眼中,论语才是儒家的众经之首,因为其中实实在在记载了如何成就圣道的途径,远比其余各经更加宝贵。

但众人惊讶的是,没想到方运竟然直接治论语,这在人族非常少见。

一般来说,先主攻一部半圣经典,再主攻一部亚圣经书,最后才会上溯到与孔子有关的经书,因为用时极久,基本上只有高龄大儒才会主治论语。

论语源自孔圣,而且这本书的真本有莫大的威能,年轻的读书人直接专攻非常危险。

即便是号称经学大家的衣知世,也是按照半圣之作、亚圣之作最后孔圣之作的顺序治经。

现在,方运不仅治论语,而且明显颇有成果,被衣知世肯定,这让众位大儒颇为惊异。

宗文雄看着方运,仔细感应方运的气息与力量,心里越发不是滋味,方运诗词好也就罢了,还展现出绝强的战斗实力,现在倒好,连经学的境界都如此高,几乎找不出弱点。

席峦大喜,道:“方虚圣隐瞒得好深!之前方虚圣的文采与武功是有目共睹,唯一的短板便是经学,所有人都以为方虚圣治经有成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没想到现在便有所成就,实乃可喜可贺!”

一旁的李正罡微笑道:“其实发觉方虚圣进入三境时,我就担心,现在方虚圣既然治论语有成,自然不怕境界不稳。即便出现瑕疵,也可口诵论语压制。”

衣知世深深地看了方运一眼,缓缓道:“何止是治经有成,方虚圣怕是已经开始为一家之注作疏,甚至可能直接为论语作注,而且颇有成就。”

“什么?”

所有人惊骇不已,即便是星妖蛮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解释众圣经典原本,为注。

如左丘明为春秋作注,成书是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解释一家之注的书,便是疏。

比如解释左传的书便称为疏,如春秋左传正义等。

众人本以为方运只是研究论语及其相关的注疏有成,根本没想到方运已经开始动笔,就算动笔,也觉得方运最多是作疏,可听衣知世的意思,方运有可能直接给论语作注。

为论语作注的本质,就是解释孔圣的言行,是自成一家之言!是践行儒家圣道!

不要说那些普通大儒,就算是历代经学大师,就算是众圣,也不敢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这么做!

不是能力的问题,不是天赋问题,而是积累不足。

无论是学问积累,人生经验积累,还是眼界的积累,都是需要时间一步一步来,即便是周文王或孔圣,那也是到晚年获得足够的积累后,才能一鸣惊人,从而封圣。

方运凭什么?

宗文雄神色僵硬,缓缓道:“中庸中,子思子有三知三行之说。首知为生而知之,次知为学而知之,末知为困而知之。三行便是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和勉强而行之。孔圣自己说过自己达不到生而知之的境界,也不过是学而知之罢了。看来,方虚圣怕是生而知之了。”

一众大儒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三知三行便是儒家评价人的体系之一。

生而知之乃是理想状态,是先天之圣,生下来什么都知道。但是,这种人从来不曾出现,孔子之所以说这是最高的层次,是为了激励学生,避免学生自满。

学而知之,便是孔圣对自己的评价,通过主动不懈的努力而学有所成,成就智慧,主动是学而知之的核心。

最后便是“困而知之”,遇到切身的困难,或者发现自己不足,不得不去学习,最后才知道,这便是较差的。

三行之中,安而行之,是为心安去做,引申之意便是顺从本心,不假于外物,自己主动去做,去践行。

利而行之,便是因为外在的诱惑诸如名利而去做,比安而行之稍差,但仍有主动的意图。

勉强而行之,是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去做,几乎是被迫的,主动意志极少。

但是,中庸做出论断,无论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只要达到了“知”的境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安而行之、利而行之还是勉强而行之,只要做到了,本质上也都是一样的。

中庸中,三知三行原本仅仅是指去学习收获和践行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等“五道”,与智、仁和勇等“三德”,但可以引申为学习一切践行一切,通晓一切完成一切。

三知源自孔子,孔子原本是说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困而学之是遇到困难再去学习,在孔子看来,即便学不会,只要学习了,都可以接受,只比他稍差而已。

子思子提完三知三行便结束,而孔子在“困而学之”后,还说过,若是“困而不学”,那便是最下等的人,这是孔圣少有的贬低之言。

孔圣对君子和小人、对大人和小人、对士和民等分高下,那是他严格根据“礼”来区分,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但在说困而不学之人,他的语气明显充满了个人感彩,批判这种行为。

众位大儒之所以沉默,是因为在宗文雄说方运是生而知之后,都感觉自己像是困而不学之人,差距实在太大了。

片刻后,宗文雄忍不住问:“方虚圣,您的注疏到底到了哪一步?何时成书?”

其余大儒都不想方运暴露实力,可都期盼着方运说出来。

“差一步就到神赐山海了。”方运微笑着转移话题。


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
上一章  |  儒道至圣目录  |  下一章
儒道至圣 手机网页版
浏览记录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页面执行时间: 0.14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