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域名:
黄金屋
伐清 第三十一节 大敌(上)
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重庆。
川陕总督李国英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呆在重庆,亲自镇守这个嘉陵江、长江上的
重镇。顺治生前确实履行了他对李国英的保证,源源不断地给陕西送去额外的补给
。依靠这些经费,李国英不但能招募新兵,保证从保宁向重庆的持续运输,还给嘉
陵江水师以适当的拨款;在保证陆军快速恢复元气的同时,让水师能够维持下去,
甚至能保证一个月进行一次训练。
邓名率领主力前去武昌的时候,李国英判断邓名很快就会返回,所以并没有让
自己弱小的水师趁机出去骚扰的打算。但不久后李国英就得知邓名顺流而下,直奔
江西去了。强大的西川水师已经远离四川而去,重庆城又看到西川的船只络绎不绝
地往来于长江之上,这自然让李国英有了攻击的目标。
不过尽管西川的水师主力已经离去,但万县的袁宗第一直在努力保护着这段长
江航道,而李国英之前既然没有想到邓名会再次离川远去,自然也不会有让嘉陵江
水师出去挑战强大的西川的念头;直到再三确认邓名越过武昌后,李国英才急忙追
加了给嘉陵江水师的拨款,增加了训练强度。
所以在最初一段时间里,虽然只有万县袁宗第的水师再加上邓名留下的部分战
舰,清军水师照样被堵在嘉陵江里不敢出去。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国英的水师
渐渐变得强大起来,给长江航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而万县的距离则抵消了明
军战舰上的优势,。
尽管张勇等将领开始请战,但李国英仍不愿意冒险,他决心尽可能地利用占据
重庆带来的地理优势,经常性地把水师放在江口向明军的船队耀武扬威;为了防备
清军随时可能发动的突袭,明军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呈小船队规模通过重庆,而是
每次都要在叙州或是万县完成集结,然后在明军水师主力的重重掩护下才渡过重庆
每次都不得不大规模出动,导致明军对长江航运的利用率大减,无论是上游还
是下游,装满了货物的明军船只也不敢启程,而要等全体船只都做好准备后再一起
出发。
尽管一直没有给过往的明军船只造成损失,但李国英觉得这种战略就很好了,
他对那些请战将领说,这样就已经扼住了明军的喉咙,清军水师在重庆的存在,会
让明军的航运量大减。而且李国英还认为,如果清军贸然出战,一旦在交锋中严重
受损,那明军的航运马上就会重新活跃起来。
张勇等人都认为李国英过于保守,不过李国英是川陕总督,他亲自坐镇重庆自
然一言九鼎,谁也无法改变他的心意。为了安抚这些急着报仇、立功的大将,李国
英还耐心地给他们分析起来:每次明军船团逆流而上通过重庆时,万县的明军水师
都要全面动员,而且还要跟着明军的船队前往叙州,以便保护它们回航;这一次次
兴师动众,让明军的花费、损耗远比清军要大得多,在明军一趟趟徒劳无益地奔波
于长江上时,清军可以加强训练,用节省下来的钱制造更多的弓箭和船只。在李国
英看来,这种航运是成都和万县难以长期承担的包袱——就凭万县和只有二十万人
的成都,李国英认为这种持续不断的动员已经让他们严重失血。
虽然不知道明军为何如此顽固地要来回来去地在重庆眼前航行,但李国英现在
反倒盼着他们继续下去。他估算了一下成都和万县的人口和军屯产出,觉得他们一
年的产出总和大概也就能够维持这种大规模的动员两、三次而已,长此以往,无论
邓名上次从江南抢了多少东西回来,都会被迅速地掏空。就算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
去,实力不断上升的嘉陵江水师也迟早能找到破绽。
正如李国英所料,每次从叙州和万县往返一次,袁宗第都需要修补船只、给士
兵额外的口粮,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万县的军屯生产。要是凭以前袁宗第在大昌的
时候,他的经济早就会因为这一次次全面动员而宣告崩溃,那时他不积攒下一年的
物资,根本发动不了一次这样的大规模动员;就是现在,万县的工作也全面向水运
倾斜,几乎就没有好好种过田,整天忙着修补船只、打造风帆、扩建码头,用在这
些工作方面的人手至少是用来屯田的人的数倍。
但成都源源不断地向万县提供物资,从上游运回的粮食、火药、生铁都多得吓
人,不但李国英绝对没有想到,就连袁宗第都感到难以置信。两个月前,成都又有
一支船队经过万县时,还一口气给袁宗第补充了数百名熟练的造船工匠。当然这些
工匠都不属于袁宗第所有,成都只是把他们放在万县,增强整修船只的能力。
袁宗第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些工匠都是江南的熟练造船工,他们原本的东家都
被江南官府以“通邓”的名义查抄了家产,他们被判充军后就被官兵押到了镇江江边
,随着“邓贼来了!”的一声大喊,押送官兵们就扔下这些被充军的船工逃了个一干
二净。等官兵“逃走”后,明军就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把他们带上了明军的船。虽然
来自不同的东家,但这些造船工的经历大同小异,留在万县的这还只是被明军“解
救”的人中的一小批而已。
在这批造船匠抵达前,成都方面还从下游带回来几艘战舰,据说是在九江缴获
的江西水师的新战舰——这点袁宗第倒是不怀疑,因为这几条战舰很新,一看就是
半成品,比如炮位还没有最后做好,并且没有装上大炮。
这几条船因为还没有建造完,所以邓名也没有把它们留在手里,而是让部下驾
驶着返回了四川。成都方面见重庆的压力越来越大,就把它们送给了袁宗第。之前
袁宗第手下会种田的人不少,会造船的实在有限,也没有制造这种大型军舰的经验
,再加上修补类的工作繁忙,这几条战舰就一直呆在万县港里。
江南的造船工抵达后,很快就帮袁宗第处理这几条战舰的收尾工作,其中有经
验的老师傅还告诉袁宗第,这种大型战舰他感觉像是为苏松水师预备的,较多的炮
位让它们能够在长江下游的宽阔入海口作战,还能承担一部分近海任务。对苏松水
师装备很熟悉的江南造船工,不但把炮位等后期工作都完成了,还对这几条战舰的
桅杆、船桨和风帆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造,让它们更适应长江上游的需要——配备
的铳炮也都是现成的,装在船舱里一起运来,老师傅们表示,大概再有几天它们就
可以正式编入万县的水师序列了。
袁宗第估计,等手下官兵熟悉这几条新式战舰后,万县水师就可以一分为二开
始轮休——那时一半的万县水师就足以压倒嘉陵江中的清军水师。叙州那里正在大
兴土木,成都知府刘晋戈已经下令向叙州正式派遣驻军、兴修码头,每次万县水师
在叙州停留的时候,盐商都会雇佣万县辅兵去帮他们修建卤井。后来不但辅兵都愿
意去,连战兵也忍不住要去打工,因为盐商那里不但顿顿干饭管饱,最近还开始提
供咸鱼下饭,叶天明叶老板过年的时候给打工的辅兵一人发了一双新布鞋和一套新
的布衣服,还宣称等更多的卤水井投产了,他就给打工的万县兵发鸡蛋。
现在万县的军屯搞得比熊兰在时还要差得多,但是袁宗第所部的待遇却是一天
比一天好。成都补偿给袁宗第的粮食是万县军屯两、三年也产不出来的,尽管如此
,听说叙州那边有可能发鸡蛋时,袁宗第身旁的卫士们也都个个口中生津。
无论是成都从下游运回的大量粮食,还是从九江拿到的战舰,李国英对这些
都一无所知。高邮湖一战前,江南督抚的奏章给李国英一种感觉,那就是邓名在江
南处处碰壁。如果这样的话,成都不惜代价地维持长江航运就能有合理的解释,那
就是成都不断地向外运出兵力——盐船都是满载;不过,该如何解释回西川的明船
很多也是满载就是件很麻烦的事了。
高邮湖一战的消息传到重庆后,甘陕绿营无不色变,即使是李国英也无法保持
一贯的沉稳,长叹道:“邓贼一战江南,擒郎廷佐;二战江南,而皇上崩,这下江
宁恐怕难保了。”
不过李国英的预言并没有成为事实,很快戴罪立功的蒋国柱、周培公、梁化凤
还是把邓名赶出了江南,并一直驱赶他逃回武昌。
“江南诸公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为何不尽快重建水师呢?”看到战报后李国英又
是一阵长吁短叹:“没有水师,那如何能全歼邓名?他想打就打,打不过还可以走
,若是江南诸公早早把水师恢复了,先皇也不至于蒙难啊。”
今天,李国英又接到了新的消息。
快捷键: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车键:返回书页